原創(chuàng) 昔日女排隊長孫晉芳現(xiàn)狀如何?退役后疾病纏身,靠換血維持生命
原標題:昔日女排隊長孫晉芳現(xiàn)狀如何?退役后疾病纏身,靠換血維持生命
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小學時語文課本上的那篇課文《把掌聲分給她一半》,里面的主人公便是昔日的女排隊長孫晉芳。
孫晉芳和如今人盡皆知的“鐵榔頭”郎平同為上世紀中國女排黃金時代的球員。那時候在賽場上郎平是主攻,孫晉芳是二傳手兼隊長。也正是在她們那時候,中國女排實現(xiàn)了五連冠,享譽世界。
球員到了三十歲上下基本就會退役,如今那黃金一代的女排球員還活躍在大家視線里的就只有郎平一人了,她擔任國家隊主教練,帶領(lǐng)新的女排姑娘們一路披荊斬棘,繼續(xù)在各大世界賽事上發(fā)光。
可是曾經(jīng)的隊長孫晉芳在退役后卻疾病纏身,如今要靠換血維持生命,難免令人唏噓。
優(yōu)秀的二傳,負責的隊長
不太懂排球規(guī)則會初次看球的人基本都會把目光放在扣球手身上,不管是主攻下手時的化險為夷、一球定音,還是副攻進攻時的快、準、狠,都讓人看著熱血沸騰、酣暢淋漓。可是看多了,大家就會發(fā)現(xiàn),場上總有那么兩個人從來不扣球進攻,只是在場地里不停地跑動進球。
不懂排球規(guī)則時覺得這樣的人怎么也能上場,水平太差了。后來才知道,那兩個人一個是自由人,一個是二傳手,一個負責在后排保障防守,救起對面攻手進攻來的球,一個則是全隊的靈魂人物,指揮調(diào)度整個隊伍的進攻。
二傳手雖然從不扣球,但是在隊伍里的重要性不亞于主攻。
曾有記者這樣形容孫晉芳的墊球傳球,“如果說向她飛來的球像一團熊熊燃燒的烈火,那么,從她手里飛走的球已經(jīng)變成一縷裊裊青煙……”,可見孫晉芳對于每一個的球的處理多么令人贊嘆。
在球場上,人們往往把目光焦點都聚集在進攻的球員上,很多時候人們甚至連這個隊伍的二傳叫什么長什么樣子都不知道。雖然同在一個球隊,但是二傳手很多時候更像是個幕后英雄,總是在默默地墊球、傳球、跑動……
一個球打好了,人們會稱贊攻手能力強、進攻果斷,到一個球失誤的時候,很多人則會責備二傳球傳的不到位,攻手沒有辦法發(fā)揮。
在排球的隊伍里,選擇做一個二傳,就注定要付出更多、承擔更多,要甘于默默無聞的付出,精益求精地努力,不去想名利的事情。
孫晉芳就是這樣一個二傳手,可以說,每一個進入國家隊主力的二傳手身上都具備這樣的品質(zhì),他們比一般的運動員更值得人們尊敬。因為他們往往把榮耀分享給他們,把失誤的責任承擔到自己的身上。
除了二傳手的身份,孫晉芳還是當時場上的隊長。隊長要負責和隊員們溝通,協(xié)調(diào)大家在場上的任務(wù)分配,最重要的是,要維護大家的團結(jié)。作為一個團體項目,一旦隊員之間有了誤會、矛盾,會給整個球隊的發(fā)揮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而隊長就需要及時幫助隊員們溝通,避免矛盾、化解誤會,確保整個隊伍在場上能齊心合力,共同御敵。
說起中國女排當年的輝煌,人們往往想到“鐵榔頭”勢不可擋的進攻,但是我們應(yīng)該知道,如果沒有孫晉芳,沒有這個優(yōu)秀的二傳手和隊長的協(xié)調(diào)組織,也許當年的中國女排不會有如此輝煌。
她在人們面前從來不言不語,但是她一直在為整個球隊默默地奉獻付出,這樣的精神更為偉大。
女排精神永不消退
孫晉芳因為傷病困擾最終退出國家隊,但退居幕后之后她依舊從事和排球相關(guān)的職業(yè),先后擔任了多個國家體委要職。這次是真正的幕后工作者了,孫晉芳遠離了大眾的視線,但還在繼續(xù)默默地為中國體育事業(yè)和排球事業(yè)做貢獻。
一如她當初在球場上默默地墊球傳球,退役后她依舊在適合的位置上閃爍光芒,發(fā)揮余熱。
現(xiàn)在人們總是稱贊女排精神,無論從郎平、孫晉芳,還是年輕一代的女排姑娘們身上,我們都能感受到這種精神。作為老一輩的球員,女排精神承載在孫晉芳身上一輩子,她始終都是女排精神的行走的載體。扎扎實實、勤學苦練、團結(jié)一心、愈挫愈勇、勇攀高峰,這些在孫晉芳身上我們都能看得到。
如今孫晉芳已經(jīng)身患血癌,為了維持生命,她不得不定期到醫(yī)院進行換血,這對于本就一身傷病的她更無異于是雪上加霜。
曾經(jīng)是體壇上矯健的運動健將,如今卻是傷病纏身、難以下榻,這些都是為國家榮譽而戰(zhàn)的傷口。
所有的排球運動員退役后大都像孫晉芳一樣疾病纏身,但是從來不曾后悔自己選擇了排球,從來沒有抱怨過曾經(jīng)那些拼命訓練比賽留下一身傷病的日子。為了祖國的榮譽,為了團隊的信仰,即便是踏著荊棘也要攀上頂峰去,這就是女排精神。
即便是纏綿病榻的孫晉芳,依舊是女排精神的載體。
結(jié)語
孫晉芳只是中國千千萬萬職業(yè)運動員的一個縮影,在中國,有不計其數(shù)的職業(yè)運動員,他們?nèi)淌苋諒鸵蝗盏目菰镉柧?,有的最終一戰(zhàn)成名,有的到了退役還是默默無名。但無論如何,他們都是為祖國榮譽而戰(zhàn)的人,都應(yīng)該得到我們普通人的尊重。
我們看到不少奧運冠軍退役后生計沒有著落,甚至淪落到賣奧運金牌維持生活,還有人也是一身傷病,卻拿不出治病療傷的費用。
沒有哪個運動員不是帶著一身傷病從運動戰(zhàn)場上離開的,我們希望國家能夠給予他們更多保障政策,給他們退役后的生活安排一條路,不管他們需要或不需要,至少給這些“英雄”們一個心安的底線。
近些年來,國家也的確開始越來越重視對退役后運動員的安排,會安排他們?nèi)ジ叩葘W府進修,補上年少時落下的文化課,或者為他們安排體育相關(guān)的職業(yè),給予他們基本的生活保障,還為他們提供醫(yī)療方面的保障。
這些曾經(jīng)為國征戰(zhàn)的運動健兒們,如今即便退役,即使一身傷病,也不用再擔心了。
文/趣史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quán)聲明:本文由財神資訊-領(lǐng)先的體育資訊互動媒體轉(zhuǎn)載發(fā)布,如需刪除請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