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逼王了吧?打比賽就拿冠軍,3個月從墊底成北大狀元
Hi~ o(* ̄▽ ̄*)ブ ,這里是正驚游戲,我是正驚小弟!
一直以來,電競圈的學歷水平,絕大多數都不算太高,畢竟大部分的職業(yè)選手基本上都是高中剛畢業(yè),甚至是高中還沒畢業(yè)就已經在職業(yè)賽場上奮戰(zhàn)。如果能像我大哥孫一峰那樣夠有一張樹人大學文憑,那已經算是高學歷人才了。

不過今天小弟想要提一位在《星際爭霸》職業(yè)圈的傳奇學霸,以此來徹底打破孫哥在星際圈學歷的壟斷地位。雖然他最終沒有繼續(xù)堅持職業(yè)電競圈之路,但他真的是完美詮釋了什么叫,游戲打得好學習也超牛逼的情況。他就是在北大,人送外號“天槍”的王若度。

改變了一生的朋友
對于老玩家來說,王若度在當年絕對算得上是傳奇人物,還在北大上學時,就橫掃了各大賽事,甚至連戰(zhàn)勝過韓國最頂尖職業(yè)選手的Super,也曾被他斬于馬下。而且還是個學霸,不僅考上了北大研究生,而且后來還去了美國留學當上了副教授。
不過他能有這些傳奇經歷,一切的開始卻要從他的朋友說起。在高中時代,王若度遇見了將他引入《星際爭霸》大門的好基友單治超。

當年單治超帶他玩《星際爭霸》一通暴打,讓王若度發(fā)現原來玩游戲也有這么多套路,深感震撼。
于是高中那兩年,他沉迷于星際爭霸不可自拔,而且不得不說,牛人就是牛人,在當時國內沒有錄象戰(zhàn)報可看的情況下,他通過看那些韓國職業(yè)選手的戰(zhàn)報和錄像,水平突飛猛進。作為一個高中生,他在各個網吧里已經是大殺四方,甚至1v2、1v3都不在話下。

那時候王若度就萌發(fā)了打職業(yè)的想法,干脆成立了個叫做CVB的戰(zhàn)隊并自封為隊長。
離高考還有幾個月的時間,王若度發(fā)現沉迷星際學習確實落下了很多,因此他解散CVB戰(zhàn)隊和好基友單治超離開星際圈專心備戰(zhàn)高考,結果復習了幾個月后,他和他的好基友就一起成功考上了北大,又開啟了一段星際圈的傳奇故事。

稱霸北大
雖然考上了北大,但實際上王若度進入的并不是自己所希望的專業(yè),而是被調劑進了環(huán)境工程學院。但他很快就憑實力轉系成功,來到了天才如林的數學系。
完成了目標的王若度,又重新玩《星際爭霸》,正好那時趕上中國電競蓬勃發(fā)展,其中以各個大學為主形成了所謂的“學院派”星際,比如清華、北大、浙大這些一流院校在星際圈也都擁有極強的實力。

在當時的環(huán)境下,王若度很快就被遼寧體委看中,邀請其加入了戰(zhàn)隊,頻繁前往遼寧地區(qū)參與星際比賽。尤其是到了2004-2005年的時候,王若度的星際水平和狀態(tài)達到了巔峰水平,開始參加全國各地舉辦的星際比賽。

沒錯,還有工資拿↑↑↑
他參加的比賽的那幾年,也斬獲了非常不錯的成績,2004年CEG遼寧站冠軍,CEG2004賽季總排名第四,STL6第二,CKCG鄭州站冠軍,CEG北京站季軍,還有各種大大小小的比賽數不勝數。
當然,本身王若度也是一個比較跳的選手,他喜歡在北大論壇上和其他星際玩家針鋒相對,雖然他外表看起來就是個平和的胖子,但在網上也是個強大的鍵盤俠,有點像當年的孫哥。但畢竟實力擺在那,也有狂傲的資本,也因此王若度天槍的外號開始在北大傳播。

不過,將大量的注意力放在星際爭霸以后,王若度的成績下滑很厲害,GPA只有2.6,在班級里處于墊底的水平,這使得他失去了保研北大的機會。
王若度那時候也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在學業(yè)和職業(yè)電競兩者間抉擇時,他選擇了學業(yè)。2005年9月時他決定離開了星際圈開始全身心地投入到考研中,目標是本校數學系研究生。
終結之戰(zhàn)
這一次,又讓他成功上岸了,僅僅是復習了3個月左右,王若度以385分全院系第一的成績考入了北大數學系的研究生。

當年173還報道過↑↑↑
上了研究生以后,王若度還是沒能徹底放棄星際,研究生期間依然奔赴于WCG、CEG、IEF這些比賽之中,但為了避免學業(yè)被過度耽誤,所以幾乎只參加北京地區(qū)的比賽,也都獲得了不錯的成績。

而那時候,中國職業(yè)電競受到韓國的影響,正在飛速發(fā)展,職業(yè)化越來越強,選手間的實力都在飛速進步。王若度越來越明顯地感受到,自己沒辦法學業(yè)和電競完全兼顧,雖然實力依然在高校中是數一數二的水平,和自己同年的好友單治超號稱北大雙雄,但在與全身心投入職業(yè)電競的那些選手相比,差距正在逐漸拉大。
相比于完全新興的游戲電競行業(yè),他無法將未來全部希望托付于職業(yè)電競這條道路。他本人也說過如果畢業(yè),可能會去做解說或者開發(fā)游戲,至少電競選手不是首選。
因此與好友商討過后,王若度決定研究生畢業(yè)后就選擇出國繼續(xù)讀博深造。而2009年5月舉辦的暴雪北大清華電子競技對抗賽就是他星際生涯最后一場正式的大賽,也算是他在北大7年的星際爭霸終結之戰(zhàn)。

這場比賽在清華環(huán)境學院報告廳舉辦,而王若度的對手是清華學生尊稱為“教皇”的神族選手orion。那場BO3的比賽打得非常精彩,甚至連現場的GTV都放棄了即將轉播的《魔獸爭霸3》,轉而來轉播這場對決。
在第一局比賽中,王若度使用O9D的開局,但那時候神族已經開始使用Bisu流打法,因此蟲族的容錯率大幅度下降。雖然王若度的運營也算行云流水,但明顯中期的飛龍沒有成功占到便宜后,被orion反推了4礦。神族依靠3礦打3礦的優(yōu)勢,直接一波流,成功拿下了第一場比賽。
而第二場,王若度很快找回狀態(tài),同樣用一波流還以顏色,將比分拉成1比1。而最后的角色局算是最精彩的,畢竟王若度常年在外參加比賽,比賽經驗更加充分,完美的爆兵運營讓對手根本找不到破綻。而通過飛龍的來回騷擾牽制,最終讓orion開始技術變形,無奈打出了GG。
在后來王若度的回憶里,那場比賽給他帶來的興奮,一點也不亞于考研上岸的感覺。用他的話來說就是“爽爆了!”

我不想當處男!
王若度研究生畢業(yè)后,便前往北美的佐治亞理工學院攻讀數學博士,只花了短短3年的時間就提前博士畢業(yè),當時的他一度想要回國工作。而周圍的朋友都非常不解,為何會想要回國工作?

后來,從他朋友口中,終于道出了實情。原來王若度覺得作為一個數學博士,如果繼續(xù)留在學術界,那很可能30歲以前都得當處男了,他不想繼續(xù)當處男。當時他朋友們知道這情況以后都震驚了,但又不知如何反駁。
不過,最終王若度還是繼續(xù)留在了學術界,或許也是他本人真的很喜歡數學吧。如今他已經成為了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的助理教授,而且也獲得了不少成就。


有趣的是,在課堂上竟然有學生認出了他是當年的北大天槍王若度,紛紛上前向他請教星際技術,甚至還簽名合影。
最后除了忠告學生們不要沉迷游戲以外,還特意叮囑了一句:不要把時間浪費在網游上。

不過他出國后也一直沒有忘記星際,偶爾也會自娛自樂打打《星際爭霸2》,還打到美服前十的水平。在星際爭霸二十周年中國玩家征文的時候,他還特地為征文活動寫了個序,那句“我們把自己的青春放在這個古今罕有的游戲中,我們的命運因此相連,這是何其幸運”估計讓不少星際老玩家們頗有感慨。

原文節(jié)選↑↑↑
現在王若度在學術上可謂是小有名氣,也時不時的回到中國來進行學術演講,內容自然也都是精算方面的,給大家感受一下,反正文科生小弟我完全看不懂……


小弟和你說:雖然大家偶爾也會反駁父母,看誰誰誰不僅打游戲而且學習還很好。但實際上,真正能做到全方面兼顧的人是鳳毛麟角的,王若度這種天才并不多見,相信大部分人還是只有有了學業(yè)或者事業(yè),才可能繼續(xù)快樂游戲。
一個正驚問題:你身邊有兼顧學業(yè)和游戲的牛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