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扣球技術
扣球是排球重要的基本技術之一。由于扣球時能充分利用全身力量,扣出的球又快又猛,從而使對方接球失誤,所以它是排球比賽中最積極、最有效的進攻手段之一。扣球居高臨下,進攻點離對方場地最近,可以運用個人戰(zhàn)術、集體戰(zhàn)術來突破對方的攔防陣線,使對方難以防守和組織反擊。在激烈的網(wǎng)上扣與攔的對抗中,扣球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決定勝負的關鍵。
扣球是身體在空中完成的擊球動作,每一次扣球需要經(jīng)過助跑、起跳、空中擊球和落地四個相互銜接的過程,要求扣球者必須具有彈跳高度、腰腹力量、手臂揮擊速度、手腕控球能力、人球正確關系以及在空中的時空感和滯空力。此外,扣球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又依賴于二傳的密切配合以及扣球的的個人技巧和戰(zhàn)術運用水平。
隨著排球比賽網(wǎng)上爭奪激烈程度的增加,扣球技術也在不斷變化和發(fā)展。20世紀50年代,直體扣球、屈體扣球、勾手扣球、近體快球,曾風靡一時。20世紀60年代,平拉開扣球、夾塞扣球,以及各種戰(zhàn)術配合,突破了攔網(wǎng)封鎖。20世紀70年代,短平快、背溜、時間差、前飛、背飛、拉三、拉四等扣球使人眼花繚亂。20世紀80年代,進攻方式變化多端,向著點多、面寬的縱深方向發(fā)展。20世紀90年代,后排進攻成為世界強隊重要的進攻手段。

一、正面扣球
正面扣球由于面對球網(wǎng),便于觀察,能根據(jù)對方攔防情況,隨時改變扣球路線和力量,揮臂動作靈活,準確性高,便于控制球的落點,是最基本和最有效的進攻方法,也是各種扣球技術的基礎。強攻、快攻、后排攻,近網(wǎng)、遠網(wǎng)、調(diào)整扣以及各種戰(zhàn)術進攻的扣球,都是在正面扣球基礎上演變、派生而成的。
(一)技術圖解
以扣一般高球為例,扣球助跑前采用稍蹲準備姿勢,兩臂自然下垂,站在離球網(wǎng)3米左右處,觀察判斷,做好向各個方向助跑起跳的準備。
助跑時(以右手扣球兩步助跑為例),左腳先向前邁出一小步,接著右腳迅速跨出一大步,左腳及時并上,踏在右腳之前,兩腳尖稍向內(nèi)轉(zhuǎn),準備起跳。在助跑跨出最后一步的同時,兩臂繞體側(cè)向后引,左腳在并上踏地制動的過程中,兩臂自后積極向前擺動。隨著雙腿蹬地向上起跳,兩臂快速上擺,配合起跳。
兩腿從彎曲制動的最低點,猛力蹬地向上起跳。起跳后,挺胸展腹,上體稍向右轉(zhuǎn),右臂向后上方抬起,身體成反弓形。揮臂時,以迅速轉(zhuǎn)體、收腹動作發(fā)力,依次帶動肩、肘、腕各部位成鞭打動作向前上方揮動。擊球時,五指微張呈勺形,并保持緊張,以全手掌包滿球,掌心為擊球中心,擊球的后中部。同時主動用力屈腕向前推壓,使扣出的球加速上旋。落地時,以前腳掌先著地,同時順勢屈膝、收腹以緩沖下落力量。

(二)技術分析
1.準備姿勢一般站在距離球網(wǎng)3米左右,兩臂自然下垂,稍蹲,腳步不要站死,眼睛觀察來球,做好助跑起跳的準備。
2.助跑
助跑的目的是為了接近球,選擇適宜的起跳地點,同時也起到增加彈跳高度的作用。助跑的方向、速度和步數(shù)根據(jù)二傳來球的方向、速度和弧度決定。
助跑步法力求靈活、適應性強,根據(jù)二傳球情況和個人特點確定采用一步、兩步、三步或多步助跑。一步法適合于扣球隊員距球較近時采用,以右手扣球為例,助跑前,兩腳前后開立,左腳在前;助跑時,右腳向前跨出一步,左腳迅速并上,立即起跳。
兩步助跑時,先左腳放松而自然地向起跳方向邁出第一步,緊接跨出右腳,支撐點落在身體重心之前,并以腳跟先著地,兩臂由體前經(jīng)體側(cè)擺至體后下方,上體前傾,重心前移,著地的右腳迅速由腳跟過渡到腳掌,同時左腳隨即在右腳的前方著地,身體重心下降,兩膝彎曲,上體稍向右轉(zhuǎn),準備起跳。
三步助跑則在兩步助跑之前,右腳邁出一步,步幅要比第二步小些。多步助跑的最后一步通常應大些,以便于接近來球,同時使身體后仰,便于制動。助跑總的要求是連貫、輕松、自然,由慢到快,由小到大,只要腳一動就要有相應的手臂協(xié)同動作。助跑過程的身體重心應平穩(wěn)下降,減少起伏,以提高助跑的速度和減少能量的損耗。
(1)助跑的節(jié)奏應先慢后快。如一傳出手后,就可開始緩慢輕松地移動,然后根據(jù)二傳的情況逐步加快步伐以尋找起跳時機和地點。有時也可加快助跑的節(jié)奏,以爭取時間和空間。
(2)助跑的時機助跑的時機取決于二傳球的高度、速度以及扣球隊員的個人動作特點。二傳球低時,助跑起動要早些,球高則要晚些;動作慢的隊員可早些起動,動作快的隊員則可晚些起動。



(4)助跑制動方法制動方法有三種:
第一種由腳跟著地過渡以全腳掌蹬地起跳,這種方法動作幅度大,制動力強,有利地增加起跳高度。
第二種由前腳掌著地迅速蹬地起跳,這種方法動作迅速,有利于加快起跳速度,擅長快攻的隊員運用較多。
第三種由全腳掌著地蹬地起跳,這種方法站立平穩(wěn),但使用較少。
3.起跳
助跑最后一步腳的落地就是起跳的開始。起跳的目的不僅是獲得高度,還為了選擇適當?shù)目矍驎r機和擊球位置。跳起的高度與起跳前膝、踝和髖關節(jié)的彎曲程度有關,在一定范圍內(nèi),彎曲程度越大,越有利于提高跳起高度。但下肢各關節(jié)的彎曲程度與個人的腿部力量和腰腹力量有關,腿部和腰部力量大的運動員,下蹲可深些,腿部和腰部力量小的運動員,下蹲可淺些。
常用的起跳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并步法;二是跨步法。
(1)并步法一腳跨出后,另一腳迅速向前并步,落于后腳之前,隨即蹬地起跳。

【要 點】
并步法起跳有利于穩(wěn)定重心,能調(diào)節(jié)起跳時間,故適應范圍大,實用價值高,為絕大多數(shù)運動員采用。
(2)跨跳法一腳跨出的同時,另一腳也跨跳出去,使兩腳有一騰空階段,兩腳幾乎同時著地和蹬地。
【要 點】
跨跳加大了踏地力量,利于增加地面對人體的支撐反作用力,故能提高彈跳高度,但跨跳法對調(diào)節(jié)起跳時間不利,故須對球有非常精確的判斷。


【要 點】
①起跳點應距球一臂距離,為空中擊球創(chuàng)造合理的位置。
②起跳時機一般選擇在二傳出手后,如球高時,起跳稍晚些,反之則起跳可稍早些。
③跳起的高度與擺臂的速度也有很大關系,擺臂速度越快,越有利于提高跳起高度。擺臂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劃弧擺,即兩臂經(jīng)體側(cè)向身體的側(cè)下方,隨之又向前上方擺動,這種擺動有利于調(diào)整起跳時間。另一種是前后擺,方法是兩臂由體前向后擺動,再由后向前上方擺動,這種方法擺臂距離長、幅度大、速度快,有利于提高跳起高度,但不便于急速起跳。
4.空中擊球

【要 點】
①跳起后,身體成反弓形,便于擊球時與上肢做相向運動,加大揮臂距離和揮臂速度,使扣出的球更有力量。
②擊球時,由腰腹發(fā)力,上肢各關節(jié)做鞭打動作,有利于全身用力集中于手上,以加大擊球力量。
③揮臂初期屈臂,可以縮短以肩為軸的轉(zhuǎn)動半徑,提高轉(zhuǎn)動的角速度,隨之伸肘,以加大揮臂的線速度,加大扣球力量。
④擊球點在跳起的最高點和手臂伸直最高點前上方,要充分利用水平和垂直空間,擴大進攻范圍,增加扣球路線和角度變化的可能性。

擊球時,由腰腹發(fā)力,上肢各關節(jié)做鞭打動作,以加大擊球力量。擊球時全掌包擊、屈腕。


(1)在跳躍前的低位置開始,最初要將兩肘舉起,特別情況時,右肘要舉至耳的側(cè)面。
(2)揮動時,只是將右肘關節(jié)之前的部分揮出,左手逐漸向下。
(3)在右肩的前上方配合手腕的撥力將球打出。下顎向下,用全身的力配合揮動壓向球。


5.落地
空中完成擊球動作后,身體自然下落,盡量用雙腳的前腳掌先著地,以緩沖身體與地面的撞擊力,落下時保持平衡,以便落地后能及時完成下一個動作。

二、單腳起跳扣球
單腳起跳扣球是指助跑后第二只腳不再踏地而直接向上擺動幫助起跳的一種扣球方法。由于單腳起跳下蹲較淺,又無明顯的制動過程,故比雙腳起跳速度更快,而且還能在空中移動,網(wǎng)上控制面積更大,具有很大的突然性。有時在來不及用雙腳起跳扣球也采用單腳起跳的方法。
(一)技術圖解
采用與球網(wǎng)成小夾角或順網(wǎng)的一步、兩步或多步的助跑,以免沖力過大,造成觸網(wǎng)或過中線犯規(guī)。助跑后,左腳跨出一大步,上體后傾,在右腿向前上方擺動的同時,左腳迅速蹬地起跳,兩臂配合擺動,幫助起跳。起跳后的扣球動作與正面扣球動作相同。

【要 點】
助跑節(jié)奏由慢到快,一步定向二步邁,后腳快并猛蹬地,兩臂協(xié)調(diào)向上擺,腹腰發(fā)力帶肩肘,加速揮臂如揮鞭,擊球保持最高點,全掌擊球要上旋。
(二)技術分析
1.助跑路線與網(wǎng)成小夾角或平行于網(wǎng),以免前沖力過大,造成觸網(wǎng)或過中線犯規(guī)。
2.起跳時右腿的擺動,其作用與擺臂作用相同,能夠增大左腳蹬地的力量,從而有助于提高彈跳高度。
三、雙腳沖跳扣球
沖跳扣球是指隊員助跑后,向前上方起跳,而且在空中有一段位移,擊球動作在空中移動過程中完成,在后攻和空間差中運用較多。
采用兩步助跑的方法,第一步的步幅要小于一般正面扣球。踏跳過程中,雙腳向后下方蹬地,使身體向前上方騰起。在空中抬頭、挺胸、展腹,形成背弓。擊球時快速收腹,揮臂并手腕推壓擊球的后中部。

【要 點】
①起跳前一瞬間,兩手后擺動作要特別明顯。
②正在起跳的過程,手臂擺動,上體已接近伸直。
③起跳離地前一瞬間,兩臂繼續(xù)擺動。
④起跳后空中抬臂動作。
⑤空中手臂后引,提肩、挺胸。⑥揮臂擊球時,從腰腹發(fā)力并以肩部帶動上臂向上伸,前臂還落在后面。
⑦揮臂擊球時,快速向前上方揮動前臂,手臂伸直后立刻能擊到球體。
⑧以急速的甩腕動作緊張的全掌擊球體后上方。
⑨擊球時,以收腹力量協(xié)調(diào)配合擊球動作。
四、小輪臂扣球
是以肘關節(jié)圍繞肩關節(jié)回旋做加速揮臂擊球的一種方法,這種扣球,手臂始終沿圓弧運動,掄臂幅度大,動作連貫,便于發(fā)揮手臂的揮動速度。

五、勾手扣球
勾手扣球是起跳后,左肩對網(wǎng),通過轉(zhuǎn)體動作,帶動右臂向左上方揮動擊球的一種方法。這種扣球適合于遠網(wǎng)扣球或由后排調(diào)整過來的球。它可以擴大擊球范圍,并能彌補起跳過早或沖在球前起跳的缺陷。
助跑的最后一步,兩腳平行于中線,右肩對網(wǎng)完成起跳動作或起跳后在空中使左肩轉(zhuǎn)向球網(wǎng)。起后,上體稍后仰或稍向右轉(zhuǎn),右肩下沉,當右臂隨著起跳動作擺至臉前,迅速引至體側(cè),手臂伸直,掌心向上,五指微張,手成勾形,同時挺胸、展腹。擊球時,利用向左轉(zhuǎn)體及收腹動作帶動伸直的手臂,由下經(jīng)體側(cè)向上劃弧揮動,在頭的前上方最高點,用全手掌擊球的后中部。整個動作與勾手大力發(fā)球相似。

六、扣球技術的幾種變化
(一)轉(zhuǎn)體扣球
通過改變上體原來方向而改變扣球路線的扣球為轉(zhuǎn)體扣球。轉(zhuǎn)體扣球與正面扣球動作大致相似。不同的是,將擊球點保持在左側(cè)前上方(以向左轉(zhuǎn)體扣球為例),擊球時,利用向左轉(zhuǎn)體和收腹的動作,帶動手臂向左揮動,以全手掌擊球的右上部來改變扣球方向。

(二)轉(zhuǎn)腕扣球
通過轉(zhuǎn)腕動作改變扣球路線,這種球力量不大,但路線變化大,易避開對方攔網(wǎng)。
1.向外轉(zhuǎn)腕扣球
主要用于3號位向右轉(zhuǎn)腕扣球和4號位做小斜線扣球。起跳與正面扣球相同。擊球時,右肩向上提并稍向右轉(zhuǎn),前臂向外轉(zhuǎn),肘關節(jié)伸直,手腕向右甩動,以全手掌擊球左側(cè)上部。

2.向內(nèi)轉(zhuǎn)腕扣球
主要用于2號位面對直線而打小斜線,及在3號位向左轉(zhuǎn)腕扣球。擊球時,將球保持在左側(cè)前上方,上體不轉(zhuǎn)動,前臂內(nèi)旋,手腕向左甩動,全手掌擊球的右側(cè)上部,擊球后肘關節(jié)可以稍屈。
(三)打手出界扣球
隊員有意識地使球觸擊攔網(wǎng)隊員的手后飛向場外的一種扣球方法。一般在二傳近網(wǎng),落點在標志附近時運用較多。
1. 4號位打手出界
扣拉開至4號位標志桿附近的近網(wǎng)球時,扣球隊員在擊球瞬間,手腕迅速內(nèi)轉(zhuǎn),擊球的右側(cè)上部,使球觸攔網(wǎng)手后飛出界外。
2. 2號位打手出界
2號位扣打手出界球與4號位相反,手腕迅速外轉(zhuǎn),擊球的左側(cè)后上部。
3. 3號位打手出界
利用轉(zhuǎn)體或轉(zhuǎn)腕扣球,對準攔網(wǎng)者的外側(cè)手掌,向兩側(cè)揮臂擊球,造成打手出界。
4.遠網(wǎng)球打手出界
對準攔網(wǎng)者外側(cè)手的外側(cè)部擊球,能收到良好效果。
5.打攔網(wǎng)者的手指尖出界
要對準攔網(wǎng)者手指尖擊球,向遠處平擊,使球打手后向端線界外飛出。



(四)超手扣球
扣球時隊員利用自己的身高和彈跳優(yōu)勢,將球從攔網(wǎng)者手的上空擊入對方場區(qū)的一種扣球方法。這種扣球力量不大,路線較長。隊員充分利用助跑起跳,保持好擊球位置,擊球時利用收胸動作帶動手臂揮動,肩盡量上提,手臂充分伸直,以提高擊球點。在右肩前上方,以全手掌擊球的后上部,使球從攔網(wǎng)者手的上面呈上旋長線飛出。
(五)輕打
隊員佯做大力扣球,但在擊球瞬間突然減慢手臂揮動速度,將球輕打在對方空當?shù)囊环N扣球方法。這種扣球的助跑、起跳、揮臂動作與大力扣球一樣。但在擊球前,手臂揮動速度突然減慢,手腕放松,以全手掌包滿球,輕輕向前上方推搓,使球從攔網(wǎng)者手的上空呈弧線落入對方空當。輕扣最好在攔網(wǎng)者下落時采用。

【要 點】
輕扣要巧,假動作要逼真,擊球時力量不要太大,手掌有輕輕向前推送的意思。
(六)吊球
吊球是一種輔助性的進攻手段,即運動員在起跳后以手指手腕用傳球、撥球、壓球、搓球等手法,把球吊入對方空檔的進攻方法。
1.高壓吊球
當球近網(wǎng)時,在空中伸直手臂,通過手臂、手指和手腕的主動用力,用手指第一指節(jié)觸壓球的后上方,但屈肘動作不宜過大,更不可有捺球動作。

2.輕吊球
跳起后佯作扣球,突然改成單手傳球動作,擊球的后上方或后側(cè)上方將球擊入對方空檔場區(qū)。這種方法雖然出球緩慢,但可避開強攔網(wǎng),容易控制球的落點,尤其是容易掌握擊球的時機,可造成吊球隨攔網(wǎng)者同時落地的效果。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財神資訊-領先的體育資訊互動媒體轉(zhuǎn)載發(fā)布,如需刪除請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