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期間有哪些流傳很廣的段子?
本答案分為3個部分,1是對某答案的評論,2是對開球規(guī)則的異議,3是辟謠球員譯名問題。
首先針對這個答案說一下,因為“內(nèi)容長度不能超過 1000 字”所以沒在評論中說。
:這個答案本身不錯,我也對盛傳的“業(yè)余球員”深惡痛絕,不過,準確點說,Halldórsson既是職業(yè)球員,也“兼職”了,只是不頻繁。
評論中提到所謂“辟謠”的唐暉是個腦殘,當初在直播中動不動就用嘲諷的語氣說我包球員“腦子有問題”,這是他的原話,然后我去微博讓他別這么說,說了他兩句還拉黑我了。
與其相信這些所謂“專業(yè)人士”、大V什么的,不如自己找找真相,我已經(jīng)不少次在中文媒體上發(fā)現(xiàn)不少謠言到現(xiàn)在都沒有辟謠的,比如說Fonte那個不慶祝引出來一個個新聞媒體、大V對規(guī)則的曲解,這個謠言有可能從國外社交媒體傳過來的,但人家現(xiàn)在都有辟謠了,這里還在一個勁傳,這個我下面說。
答主你的意思是Halldórsson拍可口可樂廣告這個消息是假的?這個消息體育畫報、CNN均有報道,當然你要說權威的有時也不一定是真的,確實有可能這樣,所以嘗試下最簡單的方法——查這則廣告官方給的資料,可以很容易在官網(wǎng)找到視頻,寫著“Leikstjóri: Hannes Tór Halldórsson”,可口可樂公司這則新聞更是詳細講了Halldórsson是怎么導演這個廣告的。所以,人家成為全職業(yè)球員前做過導演,成為之后也做過啊,只是當然不會和以前一樣頻繁??纯此拇笞髌罚簿蜌W視和這則廣告而已,也不多啊,職業(yè)球員再忙也不至于一點業(yè)余活動都不能做吧,看看哪個哪個球星又出席了某品牌的發(fā)布會,Halldórsson只是把這些時間用在了自己的不多的業(yè)余兼職中而已。
無論是第一信息源發(fā)出來,還是辟謠帖,都應該自己要保證自己說的是正確的。而且,來源也要可靠才好,比如截的名單圖是百度百科的,至少也要是維基百科吧。。有不少問題:e全給寫成d了;Freyr Skúlason中間沒空格;?寫成ae……,還有有幾個球員是下賽季轉(zhuǎn)會到新的俱樂部應該給個腳注之類的。雖然不是大問題,但百度百科(及百度知道啊這類下三濫的問答平臺等等,反正大家應該要有自己的判斷力)的可信度,終究是很低的,除了查中國網(wǎng)絡俗語之類的吧?;蛘哒f是我誤會了?答主可能知道維基百科或者其他可信來源,而不附上英文名單可能是考慮到不一定每一個讀者都看得懂,不附上中文維基名單可能是因為無法接上,如果是這樣的話就修改hosts文件,又或者是因為中文維基的名單都是粵語譯名,然后也懶得給它加上人名轉(zhuǎn)換了,并且核對過了沒有大問題才發(fā)的百度百科?我核對了一點點但看到太多書寫錯誤沒耐性再看了。
還是說答主知道這個廣告是真的,表達的是其他意思?那我就會說,你反駁他們說的“業(yè)余球員”,這么做是對的,但要嚴格來講,確實也是“兼職”,再爭論下去,也只不過是對“兼職”的理解不同罷了,就像很多球星都有自己的品牌,那我們?nèi)幷撍麄兪遣皇羌媛氉錾倘酥惖?,沒意義。
最近大家可能都看到了,被盛傳的,F(xiàn)onte、Moutinho、Trippier在隊友進球后不是跟著一起慶祝而是站在場內(nèi),“為了阻止快開球”。附上德轉(zhuǎn)中國區(qū)管理員Asaikana對這個規(guī)則的解讀,等一下,刪了。。即使這樣,我也只提出我的異議,還是不能保證正確,可以聽聽大家的意見。
我的結(jié)論是:沒必要這么做,因為即使一起到場外慶祝,對手也不能開球。球員這么做是因為他們也沒有把這條規(guī)則理解正確。
Asaikana和其他瘋狂轉(zhuǎn)載這條消息的中文媒體說,大概意思就是,如果跟出去場外慶祝就可能被對手搶開球。但事實是呢,IFAB的規(guī)則(p 85)說的是:

而轉(zhuǎn)載的中文媒體,要不就直接自己意淫出來莫須有的“球員在場外對手可開球”,要不就附上IFAB的規(guī)則,但后面也意淫莫須有的這條規(guī)則,還在它們之間加了諸如“但如果是在場外,也按照……來看待”的過渡句,反正他們就是共同地在意淫。。
對了我記起來,克韓有談到這個,但你聽完他說的,說來說去他就是先引用了我上面說的這條規(guī)則,然后“換句話說,球員在對方半場那對方就不能開球”,這也沒錯,然后就直接舉例bla bla。咦?那站在場外到底對手可不可以開球呢,講了半天都沒說這個關鍵點,我們其實想知道的不就是Fonte到底有沒有必要這么做。。。
反正規(guī)則就在那里,關于在開球時球員的位置就只說了“所有球員要在本方有效半場內(nèi)”,其他就全靠意淫了。這個有可能是從國外社交媒體復制過來的,但現(xiàn)在人家都有辟謠帖了,比如獨立報、Onefootball。
至于兩個辟謠帖和克韓都提到的實例,2015 Uefa Development Tournament中直布羅陀U16和馬其頓U16的比賽中,后者攻入一球之后,可以看到他們場上隊員全在本方半場內(nèi),所以就構(gòu)成了對方開球的條件,即使有名替補席的隊員也混了進來,規(guī)則也沒說這不行。

對了,想起幾年前的有一篇謠言,原出處應該是新浪,大概意思是,那個作者自己自作聰明,把中超規(guī)則里“同分情況下算對賽戰(zhàn)績”活生生演繹成了“中超還沒結(jié)束的時候同分,主客場只打了一場,不公平或不科學,所以這條規(guī)則直接跳過”,然后又是新浪發(fā)了一篇中超公司的聲明,自己打自己臉(雖然推出來的結(jié)果恰好都是魯能榜首)。我找找看,嗯,在這里:
關于人名(不止球員)譯名的問題。
我想先說一下大致情況。韓國韓語、日語譯名照搬漢字,對于不用漢字的朝鮮,根據(jù)情況自由發(fā)揮找合適的對應漢字,其他的都是音譯。而音譯的標準是新華社制定的,根據(jù)其母語發(fā)音來,著有《世界人名翻譯大辭典》,其后面附有譯音表,但糟糕的是,只有英語的譯音表橫行縱列是音標,其他語言都是字母,這就造成了很多因素的忽略:字母和音并不是一一對應的;沒有考慮一種語言不同口音問題;按照源語言的發(fā)音來翻譯,而不是,比如說一個移民,用他所在國籍的語言,也就是實際上人們的發(fā)音來翻譯等等。導致除英語以外的譯音表音譯出來的人名大量和其母語發(fā)音不符。但是,制定翻譯標準的初衷,是為了統(tǒng)一譯名,你說不準確吧,但能統(tǒng)一,也終歸是好的。
但更糟糕的是,沒多少人按照新華社的翻譯標準來,如果說是要貼切母語發(fā)音而與標準不同(就像我前面說的它有很多漏洞)還好,但事實是,這些不按照標準來的幾乎都是一個個字母拼讀按照拼音來翻譯的,即使是國際語言英語的發(fā)音也是這樣瞎JB亂譯,而標準固然漏洞多,但人家好歹多多少少還是跟母語發(fā)音有對應關系的。
你說不照標準來就算了,講錯就錯吧,反正是通譯。這時,又有一些人要改了,比如“庫蒂尼奧”改成“科蒂尼奧”,大家看巴西的比賽聽解說就知道。這個確實是新華社標準翻譯,但就像前面說的漏洞,你只改了第1個音節(jié),其實按照巴葡發(fā)音,其他2個音節(jié)的翻譯也是錯的。。好,我不說漏洞了,你要改成新華社標準就該,但還有其他巴西隊球員的大量錯誤譯名怎么又不改?還有其他隊的球員的譯名怎么坐視不管?
亂,太亂了,但問題還沒有結(jié)束。
問題又來了,一些人打著“科普”的名義在造謠,曾侃在法國VS秘魯?shù)谋荣悤r說“Pogba”的g不發(fā)音,然后一堆歪理還頭頭是道,這好像是網(wǎng)上的帖子吧,一個央視主持人,不加任何驗證就相信了,還誤導電視機前的觀眾。誰TM告訴你法語Pogba的g不發(fā)音?就算是把你所謂的“不發(fā)音”包括無聲除阻,我聽的解說員、Forvo上的讀音也全是有聲除阻的。況且,比如說像英語塞音輔音群典型的無聲除阻還不是都當作“發(fā)音的”來翻譯的?再說,即使你這個說對了,那其他的譯名你又睜眼瞎?就以法國隊球員為例,Giroud [?i?u]為什么不改成“日魯”;Lloris這個姓來自加泰語,ll解說員都會讀成[j]而不是[l]并且s是發(fā)音的,為什么你還要叫“洛里”;Varane的e不發(fā)音為什么你要譯出來?……
類似的以“辟謠”的名義造謠的還有流傳的“Dimitri Payet的最后一個t不發(fā)音”等等,我根本都不想說了。。。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財神資訊-領先的體育資訊互動媒體轉(zhuǎn)載發(fā)布,如需刪除請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