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足球做對了什么?

在剛剛結束的卡塔爾世界杯小組賽階段,日本隊戰(zhàn)勝了傳統(tǒng)足球強國德國與西班牙,以小組頭名晉級淘汰賽。
有了上屆世界杯被比利時逆轉作為背景板,日本隊在本屆杯賽的出色表現又無意中籠罩了一層浪漫主義色彩。同為東亞文化圈,日本取得的成績難免令人與有榮焉,但事實上,當日本人開始建設自己的足球體系時,目的并不是為了“出成績”。
日本足球的教父名叫川淵三郎,他是上世紀50年代的日本國家隊球員,1972年退役后,開始從事教練和行政工作直到今天,屬于日本足壇活化石級別的人物。
這么多年里,川淵三郎主要就干了兩件事情:
1.從零開始打造了日本職業(yè)聯賽,以及各個級別的梯隊聯賽,把足球從一種愛好和大企業(yè)團建項目,變成了一個和程序員、建筑工人一樣的工作。
2.鞏固了日本的校園足球傳統(tǒng),讓高中時代踢出來的人才可以走上職業(yè)化道路,但更重要的是,為那些踢不出來的球員提供了退路——可以回學校讀書。
本屆卡塔爾世界杯上,為日本國家隊踢進第一個球的堂安律,就是從小學開始就被職業(yè)俱樂部選中。踢進第二個球的淺野拓磨在成為運動員之前,一直是邊讀書邊踢球,在日本高中足球錦標賽上被球探相中,加入的職業(yè)俱樂部。
日本人的成功經驗并不復雜,它的核心原則是提供一個健康的環(huán)境,讓球員可以把愛好變成職業(yè),并以此養(yǎng)活自己,而不是為了追求各種各樣的集體榮譽。
但這似乎又是最復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