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8月1日正式實施 明確盲盒、直播等新業(yè)態(tài)經營者義務
8月1日,新修訂的《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實施。記者了解到,這是上海時隔8年再次對《條例》進行修訂,既回應了當前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對直播帶貨、盲盒等新消費領域中出現(xiàn)的新問題,從立法角度給予明確規(guī)范、提升新興消費業(yè)態(tài)合規(guī)性;也總結固化了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多年來的有益探索和成功經驗,積極回應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領域的新情況、新問題。
上海市市場監(jiān)管局二級巡視員、市消保委秘書長陶愛蓮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新修訂的《條例》涵蓋了消費者權利、經營者義務、國家保護、消費者組織、爭議解決方式、消費環(huán)境建設等多方面的內容,是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有力的法律基礎設施。
明確直播平臺經營者義務
直播帶貨如今成為商家爭搶市場的重要方式,也為消費者提供了更直接的購物體驗,但發(fā)生消費糾紛【進入黑貓投訴】后責任如何劃分?對此,新修訂的《條例》明確,網絡直播營銷平臺應當加強對直播間內鏈接、二維碼等跳轉服務的信息安全管理;直播間運營者應當標明直播間內鏈接、二維碼等跳轉所對應的商品或者服務的實際經營者,直播間運營者未標明實際經營者的,應當對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損害承擔相應的責任?!稐l例》還明確了在直播內容構成商業(yè)廣告時,直播間運營者、直播營銷人員應當履行廣告發(fā)布者、廣告經營者或者廣告代言人的責任和義務。
陶愛蓮表示,直播帶貨作為一種新的銷售形式,會吸引很多消費者參與,也會被部分不法商家利用,從而損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稐l例》則明確了直播帶貨銷售主體應該承擔什么責任,同時也明確了消費者與銷售者之間的關系,以及直播間運營者該承擔什么責任、直播營銷人員又該有什么責任和義務。
同時,《條例》明確,直播平臺經營者未履行義務責任,未提供有關記錄以及其他必要的信息、數(shù)據等的,由有關行政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兩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情節(jié)嚴重的,責令停業(yè)整頓,并處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款。
盲盒銷售要公示抽取規(guī)則
近年來,盲盒經濟火熱,但由于盲盒商品具有隨機屬性,消費糾紛時有發(fā)生。對此,新修訂的《條例》著重規(guī)范隨機銷售經營者的底線義務,明確經營者應當以顯著方式公示抽取規(guī)則、商品或者服務分布、提供數(shù)量、抽取概率等關鍵信息。經營者實際的市場投放應當與公示內容相一致,不得篡改抽取概率、改變抽取結果。同時,明確開展隨機銷售活動不得違反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不得違背公序良俗;鼓勵隨機銷售經營者通過建立保底機制等方式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此次修訂還規(guī)定了罰則?!稐l例》規(guī)定,經營者以采取隨機抽取方式向消費者銷售特定范圍內商品或提供服務的,未以顯著方式公示抽取規(guī)則、商品或者服務分布、提供數(shù)量、抽取概率等關鍵信息的,由有關行政管理部門處三萬元以下罰款;情節(jié)嚴重的,處三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
陶愛蓮指出,盲盒經濟備受資本市場熱捧,也產生了一些不易察覺的侵害消費者權益的現(xiàn)象。修訂后的《條例》要求經營者必須用顯著方式公示商品的抽取規(guī)則、數(shù)量、概率等,而且不能改變規(guī)則及抽取結果,充分保障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公平交易權。此外,《條例》還鼓勵隨機銷售經營者通過建立保底機制等方式,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競價排名推銷應顯著標明“廣告”
互聯(lián)網平臺上的商品或服務推薦,往往看上去是消費者的自主搜索,其實是商家的營銷行為,消費者往往無法辨別。而本次《條例》修訂明確了經營者的公示義務,經營者通過互聯(lián)網媒介,以競價排名等互聯(lián)網廣告形式推銷商品、服務的,應當依法顯著標明“廣告”。
同時,還明確經營者不得利用無關信息侵擾消費者。經營者未經消費者同意或者請求,或者消費者明確表示拒絕的,不得向其發(fā)送商業(yè)性信息。消費者同意經營者向其發(fā)送商業(yè)性信息的,除雙方另有約定外,不得增加消費者的費用。經營者向消費者以彈出等形式發(fā)送廣告的,應當顯著標明關閉標志,確??梢砸绘I關閉。
本次修訂還規(guī)定了跨境電商經營者、跨境電商平臺經營者的消費者權益保護義務。包括: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經營者承擔商品質量安全的相應責任,跨境電商第三方平臺經營者應當對申請入駐平臺的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經營者應當審核其主體身份,并在平臺對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作明示等。
此外,對于未成年人大額充值網絡游戲問題,《條例》也作出了相關規(guī)定,明確網絡游戲經營者對參與網絡游戲消費的未成年人履行特別保護義務,應當符合法律、法規(guī)和國家有關規(guī)定對時間、時長、消費限制、內容等的要求。網絡游戲經營者應當按照規(guī)定,通過電子身份認證等技術,要求未成年人以真實身份信息注冊并登錄網絡游戲。
當消費者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很多消費者會因為時間成本、經濟成本或者專業(yè)知識不足等原因放棄通過訴訟索賠。陶愛蓮指出,這種情況影響了消費領域的公平正義,客觀上也縱容了不法商家的侵權行為。消費民事公益訴訟是《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賦予消費者組織的法定職責,本次《條例》的修訂明確了消費民事公益訴訟的懲罰性賠償制度,上海市消保委將積極開展公益訴訟,為消費者拿回應該獲得的賠償,同時警示、震懾不法經營者,讓其付出應有的代價,維護消費公平正義。
陶愛蓮還指出,此次《條例》修訂非常重視發(fā)揮消保委的作用,進一步強化上海市消保委在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方面的作用發(fā)揮,進一步明確了消保委的“法定的對商品和服務進行社會監(jiān)督、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公益性組織”的法律定位,充實消保委職責;消保委的橋梁紐帶作用首次入法,消保委在社會共治方面的地位作用進一步明確。同時,《條例》新增上海市消保委在服務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中的平臺作用,以及在優(yōu)化消費關系、促進產品服務新供給和助力消費創(chuàng)新方面全新的法定職責。
(中國消費者報 記者 劉浩)
責任編輯:張雁北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財神資訊-領先的體育資訊互動媒體轉載發(fā)布,如需刪除請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