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據(jù)實測:花?348?買蘋果官網(wǎng)的保護膜,純屬韭菜行為?
作者:WHYLAB

上周,蘋果在官網(wǎng) Apple Store 在線商店上架了一款貼膜,要價 348 元,隨即引來了不少媒體和群眾圍觀,部分不明就里的吃瓜群眾「又」開始群嘲蘋果「又」要收智商稅了。
而事實上,蘋果這次上新的玻璃鋼化膜,跟之前上熱搜的 145 元拋光布、27 元(4 美元)SIM 卡針的性質(zhì)不同 —— 一來,它并不是蘋果自家的配件,而是一家來自 OtterBox 品牌的手機配件,在 Apple Store 以外其它渠道的售價也是 348 元;二來,它并不是什么新產(chǎn)品,這款名為 Amplify Glass Glare Guard 的鋼化膜早在 iPhone 13 系列的時代就已存在,只是這次借 iPhone 14 Pro 系列款上新再次登錄 Apple Store 罷了。

這家名為 OtterBox 的配件品牌其實來自美國,跟 Incase、Decoded、Belkin(貝爾金)等配件品牌一樣,OtterBox 也是 Apple Store 保護類產(chǎn)品常駐的第三方品牌之一,不歸蘋果所有,但跟蘋果的關(guān)系很好 —— 年初農(nóng)歷新年 Apple Store 上架的紅金色兔年保護殼,其實就是 OtterBox 家的出品,要價 398 元 —— 說到底,Apple Store 只是 OtterBox 這個品牌的一個渠道罷了。

不過,有趣的是這次 OtterBox 的 Amplify Glass Glare Guard 也僅是如今 Apple Store 賣得最貴的保護膜 …… 之一,與之前貝爾金的防窺膜售價相同,而這次能成為社交平臺的新聞,更多是一些媒體制造的熱搜罷了。
除了較高的售價,OtterBox 在宣傳頁概述上的一句話也引起了不少爭議 —— 使用 Amplify Glass Glare Guard 防眩光屏幕保護膜,即使調(diào)低屏幕亮度,也能獲得明亮清晰的視覺效果,從而讓你的手機減少電量消耗。
真有那么神奇嗎?
于是花了 348 大洋,在 Apple Store 在線商店入手了一塊一探究竟。

從深圳發(fā)貨到深圳,這傳說中的「高端貼膜」很快就收到了,講真雖然是第三方的產(chǎn)品,只要從 Apple Store 賣出,其包裝、快遞配送走的都是蘋果的那套標(biāo)準(zhǔn),快遞包裝有非常嚴(yán)格的防沖撞設(shè)計,在快遞盒里固定得死死的,跟 iPhone 一樣,不怕產(chǎn)品在運送過程有損傷,省心。

OtterBox 雖然是個美國的品牌,Logo 是一個可愛的小水獺(Otter 意為水獺),產(chǎn)品實際上是在中國生產(chǎn)的,包裝背部的標(biāo)簽上赫然寫著 Made in China 幾個英文字。


Amplify 直譯「增強」,是 OtterBox 跟康寧玻璃合作的一個鋼化膜系列;這款 Amplify Glass Glare Guard 其實是一款防眩光的保護膜,此外 Amplify 系列還有抗菌、防窺,以及加倍防刮的三個版本。

包裝內(nèi)容并不復(fù)雜,一張多國語言的說明書,保護膜本體連著透明塑料 + 橡膠彈力帶制作成的貼膜對齊工具,還有一張小小的抹布和除塵貼紙。


貼膜的過程其實也很簡單,展開對齊工具把手機(這里是 iPhone 14 Pro Max)正面放入其中擦干凈屏幕,撕開膜上標(biāo)簽面的保護膜,簡單對齊直接貼上手機,按住指示的圈內(nèi)區(qū)域,待全面貼合后拉開正面的保護膜即可。


不過我們這里為了對比防眩光的表現(xiàn),故意留出了頂部的空隙,可以看到這塊膜的反光控制得比 iPhone 14 Pro Max 本身的面板玻璃要好,說明防眩光效果還是比較明顯。

這組照片是同一相機、同一參數(shù)設(shè)置在同一場景下拍攝的 iPhone 14 Pro Max 貼前貼后的觀感 —— 這塊膜當(dāng)然是不可能百分百抗眩光,但能控制到這個程度已經(jīng)不錯了 —— 或許 OtterBox 宣稱的「省電」就是靠降低玻璃面反射,進而降低對屏幕較高亮度的依賴來實現(xiàn)的。


我還好奇,這張膜除了有一定的抗眩光功效,它還會不會對屏幕的顯示有影響呢?
于是將貼膜前后的 iPhone 14 Pro Max 送進實驗室,來個對比測試,從亮度、色彩、可視角度以及亮度均勻性等指標(biāo)來衡量一下這塊膜對 iPhone 屏幕顯示性能的影響。

先看亮度、色域和色準(zhǔn)方面的表現(xiàn),從數(shù)值上看,貼膜后的 iPhone 14 Pro Max 亮度竟然有小幅提升 —— 這就比較奇怪了,畢竟玻璃的透光率是沒有辦法做到 100% 的,推測有可能是這塊膜的防眩光處理導(dǎo)致了垂直方向的光線有一定程度的聚合作用,導(dǎo)致儀器垂直測得的亮度稍有提升,但也有可能只是在合理的誤差范圍內(nèi)。另外這塊膜還小范圍地影響了色彩的表現(xiàn),從成績看色準(zhǔn)和色域的耦合程度都稍差了一丟丟,不過這細微的差距肉眼幾乎感受不到。

我們也測了貼膜前后的屏幕光譜圖,可見這塊膜并不會影響具體色彩的光譜分布,但因為亮度稍微增加了,光譜上各波段的能量(特別是三個波峰)也有細微的提升 —— 我們可以從這個光譜看出,這塊膜并沒有防藍光的功能。

我們也測了貼膜前后整個屏幕的亮度均勻性變化,分別取屏幕的 25 個點來計算,雖然貼了膜讓整個屏幕的垂直亮度稍微變高了,但全屏的亮度均勻度從 98.18% 到 98.00%,可見貼膜前后對畫面均勻性是基本沒影響的。

最后我們再看看不同視角測得的亮度,貼膜前后屏幕的橫向、縱向變化的亮度我們都做了記錄,并制作成如上的亮度變化圖,無論貼膜與否,隨著傾角的增大,測得的亮度也是越來越小的,不過貼膜后的屏幕亮度隨著傾角增大,亮度衰減得稍微比無貼膜的快一丟丟,因此整個曲線的峰也會更尖一些。

所以,花 348 大洋買的貼膜究竟有啥功效?防眩光,而且效果也比較顯著,戶外使用手機對眼睛更友好,至于所謂的「省電」嘛,只能說在特定場景確實有一定的道理;但想借這塊膜來提升手機本身的顯示效果的話,就有點天方夜譚了。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quán)聲明:本文由財神資訊-領(lǐng)先的體育資訊互動媒體轉(zhuǎn)載發(fā)布,如需刪除請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