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實:河北巨貪李友燦,在任兩年斂財4774萬,逃亡國外后自殺3次
“你要是說讓我弄兩提紙,那我還真是不知道要怎么弄,但是你要是說讓我弄兩袋現(xiàn)金,那還真是輕而易舉?!?/p>
李友燦這猖狂的話,卻并不是信口胡謅,而是他當上河北省經(jīng)貿(mào)廳和省機電辦主任的真實寫照,他僅僅用了21個月的時間,就瘋狂斂財4774萬元,有別人主動賄賂的,也有他主動向別人索賄的。
01
正如大家所熱議的那樣,在當時那個年代,李友燦一個人的受賄金額,就堪比一個中等縣城一整年的財政收入。他平均每個月220多萬元的受賄金額,就連臭名昭著的貪官成克杰和李真都甘拜下風。
在瘋狂貪腐的時候,李友燦大概已經(jīng)想不起來自己的童年,也想不起來那個在父母早早離世后就一手拉把自己長大的姐姐,記不起來姐姐對自己的教育,讓自己做一個踏踏實實的人。

更忘記了自己從18歲就加入了部隊,接受了黨和國家17年的教育;也丟失了自己最初參加工作的激情和初心,完全喪失了一個國家干部應該有的原則和底線。
李友燦的貪腐之路始于2001年,這一年,他認識了一個名叫丁寧的人,也在他的圍獵下,成為了人人唾棄的不法官員。
丁寧是北京森華創(chuàng)業(yè)汽車貿(mào)易有限公司的總經(jīng)理,李友燦與他的第一次見面,就發(fā)生在兩個人都喜歡的高爾夫球場。當時的李友燦剛剛接觸高爾夫這種運動,并且有了一發(fā)不可收拾之勢,只要幾天不打球就渾身難受,甚至將高爾夫球桿都放在了車上,方便隨時打球。
而這個時候的丁寧,已經(jīng)是高爾夫球場的高手,平日里不僅喜歡在球場打球,還喜歡在這里擴展自己的關系網(wǎng)。
那一天,原本是個普通的日子,但是因為遇到了同在打球的李友燦,丁寧覺得陽光似乎都更燦爛了。

丁寧從事的是汽車行業(yè),雖然利潤很大,但是卻一直苦惱于汽車指標不好搞;而李友燦是河北省機電辦主任,手中掌握的,恰好就是丁寧迫切需要的汽車指標。
因為知道這些,所以丁寧最初與李友燦交談的時候,就顯得分外熱情,說話都撿李友燦愛聽的說,還特意在打完球之后安排了飯局。兩人那天吃飯的地方,選在了北京一家十分高級的涉外飯店,桌子上擺滿了制作精美的菜肴,推杯換盞之間,兩個人聊得好不開心,李友燦也對這個熱情好客的丁寧有了很好的印象。
02
為了與李友燦打好關系,2001年4月,丁寧又向在河北的李友燦發(fā)出了邀請,讓他到北京打高爾夫球,李友燦自然欣然前往。如同上一次一樣,丁寧還是為李友燦安排了一條龍服務,吃喝玩樂讓李友燦好不盡興,心里也更加認可丁寧。
隨著兩人交往的日益密切,丁寧也張口向李友燦幫忙了,而他所謂的幫忙,就是讓李友燦動用自己的權力,為自己拿到進口汽車配額,并承諾時候會給他豐厚的報酬。

或許是礙于丁寧的熱情招待,或許是在高爾夫球的過程中,感受到了自己與商人們生活的巨大差異,無法抵擋金錢的誘惑,在丁寧提出自己的請求后,李友燦并沒有拒絕,而是非常自然地答應了。
彼時丁寧的公司在北京,而李友燦則是任職于河北,想要給丁寧的公司進口汽車配額,還是有一定難度的。為了解決區(qū)域問題,李友燦找到了下屬企業(yè)的領導,由其申請汽車配額,然后李友燦審批后,下屬企業(yè)的領導再將這些配額轉給丁寧。
下屬企業(yè)的領導雖然明知道這是違法違規(guī)的,但是一方面畏懼于李友燦的權力,另一方面也為了李友燦承諾的好處費,最終還是同意了李友燦的提議。
就這樣,丁寧所在的公司,在當年8月就順利拿到了69個進口汽車配額,他也按照約定,給了李友燦300萬元好處費。
有了第一次之后,李友燦對一切似乎已經(jīng)駕輕就熟,而丁寧則是在嘗到了甜頭后,對李友燦更加百依百順,將他當成財神爺一般恭維著。
后來,當丁寧想要汽車配額的時候,李友燦故伎重施,輕輕松松讓丁寧拿到了260個汽車配額,而這一次,李友燦則是得到了875萬元好處費,因為是現(xiàn)金,所以丁寧特意將錢裝在了八個旅行包中,裝滿了李友燦的汽車后備箱和后座,才將錢帶走了。
或許是跟丁寧已經(jīng)太熟了,或許覺得一切都進行得神不知鬼不覺,李友燦的膽子更大了,開始了主動索賄。2002年4月,李友燦為丁寧拿到了205個進口汽車配額,并主動提出讓丁寧給自己1018萬元現(xiàn)金。
03
一年多的時間內(nèi),李友燦用自己的權力之便,已經(jīng)讓丁寧拿下了1249個進口汽車配額,而他自己則是收取了4700多萬元好處費。
短時間內(nèi)就有了巨額錢財,李友燦更飄了,他將其中的2000多萬元存到了銀行,部分還兌換成了美金,給自己在國外留學的兒子匯去了300多萬,讓他在那里過上了衣食無憂的生活。至于剩下的錢,李友燦則是開始了各種揮霍無度的生活。

時間來到2003年,因為同事的落馬,李友燦也開始有了危機感,生怕自己會是下一個被調查的對象,所以他拼命消除此前的違法痕跡,還用老早就準備好的新身份,獨自一人從北京去往了俄羅斯的哈巴羅夫斯克。
只不過,國外的生活也并不好過,不管是環(huán)境還是語言,都讓李友燦無法適應。他在一個小鎮(zhèn)過著隱姓埋名的生活,因為受不了巨大的心理落差,甚至在8個月的時間內(nèi)連續(xù)自殺了三次,只不過每次都陰差陽錯的失敗了。
2004年4月,為了轉移到更安全的地方,李友燦開始了新一次的潛逃,而他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暴露了行蹤,最終被逮捕回到了國內(nèi),接受法律的審判。

在面對審判的時候,李友燦對自己的貪腐供認不諱,也當庭表示了悔恨之意,并提出希望法院能夠不要公布他的貪腐金額。
然而法律是公平公正的,不會為了某個人徇私,而且李友燦的路都是他自己選擇的,是貪腐作祟,更是個人立場的不堅定,所以他在2004年9月10日被判處死刑,也是罪有應得。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財神資訊-領先的體育資訊互動媒體轉載發(fā)布,如需刪除請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