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呵護母語,慎改讀音
遙想小蜜蜂上學的年代,
最討厭的就是多音字,
每天都在區(qū)分,
但每到考試,
必錯無疑。
好不容易被糾正了過來,
當再次給小學生輔導功課的時候,
竟然傻傻分不清,
這還是以前小學課本嗎?
難道我上的是假小學?

一位語文教師在網(wǎng)上留言:
文字改革從20多年前就開始了。每次教委組織語文老師培訓,類似培訓反復多少次不記得了。革改后的文字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效果如何無人問津?
亂象是:平行班級的學生就同一個字,讀兩個音,家長問學校哪位老師教的讀音對,校長說我去問教務主任,教務主任請教教委……引起家長憤怒……
一位初中老師,從事語文教學20年。說起《湖心亭看雪》這篇張岱的文章。他說:
此文選入課本16年,其中一句“余拏一小舟”的“拏”字讀音改了3個不同的音,而且反復改了4次,意思改了2次。每教一輪這篇課文他都害怕讀錯,一開學趕緊把拼音注上。
一位播音主持說:
尤其我學了播音主持,當了主持人之后,我知道,這個讀音每年都會有所改變,甚至是三天兩頭變,字典哪能全信?
我也親眼看到我曾經(jīng)的同事,抱著一堆字典扔進垃圾桶的情景,他說,現(xiàn)在好多都已經(jīng)改了,這些字典已經(jīng)過時了。
看到那么多“專業(yè)人士”的困惑,
小蜜蜂更加困惑了:
如果語文老師都無法確定一個字的讀音,
那么即使智商是200的孩子,
也不可能知道:
“這個字到該讀什么?”
為此教育部給予的解釋是:
按照官方回應:
關于改拼音,這是一則假新聞。假新聞出自未經(jīng)過審定公布的“2016年征求意見稿”。
至于教材和字典為什么已經(jīng)按照“意見稿”改了?
按照教育部漢字拼音研究室這位負責人的說法:“人教社可能是率先改革”?!
簡言之,現(xiàn)在的情況就是:“意見稿”還沒有審核通過,今后可能改,也可能不改。至于教材和字典的改變,這就要去問人教社了。
小蜜蜂也覺得,
無論改或不改,
總得給一個確定的答案。
不能讓這屆的孩子,
一直處在模棱兩可的拼音中,
直到畢業(yè)都不知道哪種讀法是對的?
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于它的“有容乃大”。
容各家所長,
容韻律之美,
容雅俗共賞。
這是一代又一代文明存留給后代的財富,
不能因為大家都讀錯了而有所改變。
老子說: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什么意思?做學問這條路,必須做加法,為官這條道,必須做減法,減少得不能再減少,你就得道了。
簡言之,就是沒事就別折騰了。
如果再這樣改下去,
我們在跟外國人介紹古詩的時候,
只能這樣說:
在我上學的時候,這句詩讀:
“一騎(jì)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p>
等我兒子上學的時候,這句話讀:
“一騎(qí)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p>
至于現(xiàn)在讀什么,
我也不知道。
不過提醒你不要去查字典,
因為字典上已經(jīng)改過的字,
可能還沒通過審批。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財神資訊-領先的體育資訊互動媒體轉(zhuǎn)載發(fā)布,如需刪除請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