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壇皇后”鄧亞萍:劍橋博士畢業(yè),退役23年,她過的怎么樣了?
鄧亞萍是原中國女子乒乓球?qū)Φ倪\動員,乒乓球大滿貫得主。20世紀八九十年代,鄧亞萍幾乎統(tǒng)領(lǐng)了各大賽事的單、雙打冠軍,媒體稱這個時期是乒乓球的“鄧亞萍時代”。在她14年的運動生涯中,共拿到了18個世界冠軍,在乒壇排名連續(xù)8年保持世界第一,是乒乓球史上“世界第一”時間最長的女運動員。
1998年,在事業(yè)的最巔峰時期,鄧亞萍宣布退役。之后,她進入了清華大學外語系學習。從26個英文字母開始學起,4年后拿到了清華大學外語系英語學士學位。但她沒有就此止步,又一口氣拿下了英國諾丁漢大學中國當代研究專業(yè)碩士學位,和劍橋大學經(jīng)濟學博士學位。在劍橋大學近800年的歷史上,第一次有像鄧亞萍這種重量級的世界頂尖運動員拿到博士學位。2004年,鄧亞萍和乒乓球運動員林志剛結(jié)婚,婚后生下兒子林瀚銘。從那以后,她的身份不再只是世界冠軍,還是妻子、兒媳和媽媽。鄧亞萍用自己的獨門訣竅,和公婆的關(guān)系一直相處的很好。如今,鄧亞萍退役23年,她的生活又過的怎么樣了呢?1973年,鄧亞萍出生在河南省鄭州市,母親是紡織廠工人,父親鄧大松年輕時河南省乒乓球?qū)Φ闹髁?,拿過中南五省男子單打冠軍。退役后在河南省乒乓球隊擔任男隊主教練。
所以,鄧亞萍接觸乒乓球很早。在2歲時,父親就開始帶她去工人文化宮看打乒乓球。5歲時,鄧亞萍開始學習打乒乓球,父親親自教。鄧亞萍雖然長的個子矮小,但對乒乓球有著驚人的悟性。在別家孩子在爸媽懷里撒嬌的年紀,她打起球來就非常專注,能目不轉(zhuǎn)睛的盯著乒乓球。遇到問題,稍微一點撥,她就完全能懂。鄧大松知道女兒是個好苗子,決不能耽誤了她,就把她送到了少年體校。9歲那年,鄧亞萍在體校的分區(qū)賽上,拿到了第一個單打冠軍,這讓她對體育之路充滿了信心。
父親把她帶到了河南省隊,希望女兒能得到專業(yè)的訓練資格,沒想到,卻被拒絕了。不是她的技術(shù)不行,而是身體條件不合適,教練認為她沒什么培養(yǎng)的價值。因為10歲的她,身高才1米3,臂長不夠,很多高難度的球,她很難接的住。
但鄧亞萍并沒有就此放棄,而是想出一套適合自己的訓練方案,揚長避短。身高不夠,那就培養(yǎng)自己的靈活性。臂展不夠,最好的辦法就是用快速零活的招式,兇狠的打法,牢牢的壓制對手,將整場球都控制在自己的節(jié)奏里。為了讓自己身輕如燕,鄧亞萍每天都要綁上30斤的沙袋,進行負重訓練。經(jīng)常腳底被磨的都是血泡,但她從不叫苦,第二天爬起來繼續(xù)練習……都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鄧亞萍的球技很快就有了質(zhì)的飛躍。
父親為了女兒的前途,又找到了之前的隊友李鳳朝。他當時在鄭州市乒乓球?qū)ぷ?,想讓鄧亞萍進入市隊。李鳳朝也覺得鄧亞萍的個子太矮了,并不看好她。但畢竟有之前的交情在,他也不好拒絕鄧大松,最后還是免為勉為其難的的收下了鄧亞萍。當時李鳳超租了一個廢棄的澡堂子當做訓練基地,條件非常簡陋。鄧亞萍就從這里開始了自己的逆襲之路。僅僅2年的時間,鄧亞萍就在全國比賽上拿下了一個又一個獎杯。當年不看好她的省隊腸子都悔青了,想要把她要回去,重點培養(yǎng)。李鳳朝當然不會同意,雙方僵持了很久,關(guān)系一度鬧得很僵。最終,李鳳超為了鄧亞萍的前途,還是選擇了讓步。1986年,13歲的鄧亞萍進入了河南省隊,第二年便拿下全國冠軍。15歲時,鄧亞萍在參加國家青年賽中,被國家隊教練張燮林相中,想讓她進入國家隊。
對于鄧亞萍能不能進入國家隊,國家隊的5位教練開了3次會議。結(jié)果,除了張燮林,其余4位教練都不同意,都說鄧亞萍的個子太矮了,職業(yè)道路有限制。但是張燮林還是力排眾議,讓鄧亞萍進入了國家隊?!澳銈冋J為她的個子小是不利條件,但這也許也是她的優(yōu)勢。因為個子小,在別人看來很矮的球,她看來都是高球了,可以直接扣殺進攻?!编噥喥贾绖e人都看好自己,但她偏偏要爭口氣,一定要拿出成績給那些人看。好在,所有的努力,最后都有收獲。
1989年的世乒賽,16歲的鄧亞萍第一次代表中國隊出戰(zhàn),就拿到了女雙冠軍,成了國乒史上最年輕的世界冠軍之一。此后8年,鄧亞萍一直是排名世界女子乒乓球第一。幾乎統(tǒng)領(lǐng)了各大賽事的所有單雙打冠軍,這個時期也被媒體成為“鄧亞萍時代”。只要有她在的比賽,銀牌就是其他參賽者的天花板。
1998年,在事業(yè)的巔峰時期,鄧亞萍選擇退役,把機會讓給新人。在國家隊的9年里,身份只有1米55的她,拿下了18個世界冠軍,4塊奧運會金牌,是當之無愧的“乒壇皇后”!退役后,鄧亞萍并沒有利用自己的知名度去撈金,也沒有像大多數(shù)退役的運動員那樣成為教練,而是選擇去讀書。
原來,在退役的那一年,鄧亞萍被薩馬蘭奇提名為奧委會委員??墒撬龔男〈蚯颍緵]有時間好好學習文化知識,英語更是一竅不通。在開會的時候,她什么都聽不懂,手中的英文資料也宛如天書。這讓一向要強的鄧亞萍,體會到了從未有過的挫敗感。從那一刻起,她便決定了,一定要好好讀書,絕不能做個頭腦簡單、四肢發(fā)達的人。“無論我未來50年做什么、怎么做,我都極大概率不可能超越自己前20年的成績,在我面前,是一條筆直、清晰的下坡路。既然怎么走都是下坡路,不如來點不一樣的?!辈痪煤螅噥喥歼M入了清華大學外語系,那時她連26個字母都寫不全,就是一張白紙。但是她并不害怕,只要努力,時間會給你最好的答案。她知道自己是清華最差的一個學生,那就多看多記多學,就像鄧亞萍常說的那樣:“我比你付出得更多,我憑什么不能贏你?”
從入校開始,她每天5點起床,晚上12點睡覺,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來學習。還給自己定下了“三個第一”原則:從第一個字母學起;從第一個單詞背起;從課本的第一頁讀起。
4年后,鄧亞萍拿到了清華大學英語系的學士學位。之后她又拿到了英國諾丁漢大學的碩士學位,之后進入了劍橋大學,攻讀經(jīng)濟學博士。在這期間,鄧亞萍一直兼顧著國際奧委會和北京奧組委的工作。2008年,對于鄧亞萍來說是注定不平凡的一年。早在2004年,鄧亞萍從北京體育總局正式調(diào)入了北京奧組委奧運村部,擔任奧運村部副部長兼奧運村辦公室副主任。為了搞好奧運村的建設(shè),鄧亞萍千方百計的想了很多辦法。比如說:她要求衣柜的掛鉤不能太高,輪椅運動員要能夠得著;抽屜和柜子不能有尖,要用U型把手,使無臂的運動員也能打開抽屜……鄧亞萍的英語非常好,可以用英語跟各個國家的隊員交談。在北京奧運會期間,奧運村住進了16000名各國運動員和隨隊人員。鄧亞萍和團隊,很好的保證了他們的吃喝拉撒睡,出色的完成了任務(wù)。
奧運會結(jié)束了不久,她又回到劍橋大學參加了她博士的畢業(yè)典禮。她如愿的穿上了博士袍,圓了10年前的夢。同時也成了劍橋大學近800年的歷史中,第一次有像鄧亞萍這種世界冠軍級運動員拿到博士學位的。
從劍橋畢業(yè)后,她沒有選擇留在國外,而是第一時間回到祖國,出任了體育總局裝備中心副主任,她說:“從劍橋畢業(yè)后,我能為中國人做的更多?!边@么多年,鄧亞萍在兼顧自己體育事業(yè)的同時,也沒有忘記關(guān)注公益事業(yè)。1992年,鄧亞萍就把5萬元奧運會獎金,全部捐給了河南省紅十字會。在她的幫助下,數(shù)百名學生重返學堂。1996年,鄧亞萍再次從奧運會獎金中拿出5萬,捐給山西的一座希望小學,幫助貧困山區(qū)的孩子,改善學校環(huán)境。退役后,鄧亞萍帶著很多退役的冠軍們,開展了針對農(nóng)民子女的“蒲公英計劃”,針對殘障青少年的“心靈之光”計劃,還有針對失足少年的“攜手明天計劃”和資助貧困學子恢復視力的“光明行”等等。2008年汶川地震時,有一位酷愛乒乓球的男孩,父母在大地震中雙雙遇難,自己也失去了雙腿。因為這一人生劫難,小小年紀的他承受不住打擊,終日郁郁寡歡。聽說這個消息的鄧亞萍,親自跑到醫(yī)院去,給小男孩加油打氣,讓他重拾對生活的信心。
為了做慈善,鄧亞萍時常奔波于各個城市。不僅做公益活動,還推廣全民健身,致力于發(fā)動更多的人參與到體育公益中,點燃更多的人生活中的光和熱。鄧亞萍說:“人生非常的短暫,能夠做有意義的事情其實不容易?!彼缫褜Ⅲw育產(chǎn)業(yè)和體育公益視為終身的事業(yè),會始終不渝的堅持下去。
2004年,鄧亞萍和自己的初戀林志剛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林志剛比鄧亞萍大3歲,當年兩人都是國家隊的隊員。在鄧亞萍20歲那年,兩人公開了戀情。但國家隊的領(lǐng)導害怕談戀愛會影響鄧亞萍的成績,出手干預(yù)了這段戀情,讓成績差一些的林志剛離開了國家隊。慢慢的兩人也就分手了。林志剛離開國家隊后到了法國“飛躍”俱樂部,兩人很久都沒有再聯(lián)絡(luò)。直到鄧亞萍在英國留學時,兩人又在劍橋大學相遇,舊愛重燃,第二年就結(jié)婚了?;楹蟛痪?,鄧亞萍在法國生下了兒子林瀚銘。
當時很多人以為鄧亞萍的兒子是法國國籍,還引發(fā)了爭議。但是鄧亞萍卻曬出了兒子的護照,狠狠地打了那些人的臉。
成家之后,面對家人她卸下奧運冠軍的光環(huán),做回一個普通的妻子、兒媳、和母親。結(jié)婚這么多年,鄧亞萍和林志剛兩口子一直十分恩愛。林志剛曾說:“我們家的習慣是這樣的,大事我說了算,小事她說了算,但是至今沒有發(fā)生過大事。意見統(tǒng)一肯定聽我的,意見不同意就聽她的唄?!编噥喥荚谝慌月牭眯Φ煤喜粩n嘴。其實對于自己的丈夫和公婆,鄧亞萍始終是很感謝的。因為兒子2006年出生,正是她為籌備奧運會的事忙的不可開交的時候,丈夫做了她最堅強的后盾。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林志剛始終積極和她溝通。鄧亞萍的婆婆是小學語文老師,在兒子輔導作業(yè)這方面,也幾乎沒讓鄧亞萍怎么操過心。
鄧亞萍和婆婆的關(guān)系相處的很好,她說:“我覺得就是遵循一條,把婆婆當成自己的媽。一碗水端平,你媽有什么你就給婆婆買什么,買什么必須兩人一樣。甚至給婆婆買的東西,要比給自己媽媽買的還好,這樣肯定沒有矛盾?!痹趦鹤?歲那年,鄧亞萍和兒子商議過后,意見達成一致,把目標也放在乒乓球上。經(jīng)過5年的訓練,林瀚銘拿下了北京市舉辦的乒乓球錦標賽上的單打金牌,男雙、男團兩枚銀牌,和一名混雙銅牌。
在外人看來,林瀚銘是近水樓臺先得月,有個世界冠軍的媽媽,他的打球生涯肯定錯不了。但是,林翰澤并沒有繼承太多鄧亞萍在乒乓球上的天賦,個人綜合實力不夠,戰(zhàn)術(shù)能力也有待提高。而且16歲的他身高已經(jīng)接近1米8了,這個身高對打乒乓球的運動員來說,太吃虧了。以他的能力,距離進入國家隊還是很遠。不過鄧亞萍也不是一定要兒子走她的老路,只要能強身健體就可以了。如今,鄧亞萍早已事業(yè)成功,身家上億。在北京的豪宅也非常大,家里還能放下一個乒乓球桌。閑暇時,鄧亞萍會帶著年邁的父母和兒子,來一場乒乓球比賽,日子過的非常幸福。
作為國乒的“初代大魔王”,49歲的鄧亞萍還在今年9月的世乒賽上擔任了解說員。12月4日,鄧亞萍在社交平臺上賽出了美食分享視頻,挑戰(zhàn)自制腸粉。她表示自己的先生是廣東人,特別喜歡吃腸粉,原來都是去飯店買人家做好的,這次她想嘗試自己動手做一下。在視頻中,鄧亞萍刀工了得,腸粉制作非常成功,看來生活中,她也是個稱職的賢妻良母,上得廳堂下得廚房。
從“乒壇皇后”到“劍橋博士”再到普通的人妻人母,每一次角色的轉(zhuǎn)換,鄧亞萍都認真對待,愿意堅持和努力。她那小小身軀中迸發(fā)出的巨大能量,以及她永不言棄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娛評大賞#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quán)聲明:本文由財神資訊-領(lǐng)先的體育資訊互動媒體轉(zhuǎn)載發(fā)布,如需刪除請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