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虎父無犬子賢相伊陟的告誡:正身做好自己,見怪不怪,其怪自敗
原標(biāo)題:虎父無犬子賢相伊陟的告誡:正身做好自己,見怪不怪,其怪自敗
商朝高祖天乙成湯大帝子履駕崩之后,伊尹攝政,商王位傳了七代之后,傳至太宗太甲王子至之孫太戊王子伷即位,太戊在位七十五年,是商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王。
太戊任命了伊尹之子伊陟為相國,輔佐國政,當(dāng)時四方的諸侯都因為幾代先王去世久遠(yuǎn),紛紛疏離了商王的統(tǒng)治,各自為政,怠慢朝貢,甚至還發(fā)生了不少爭端和戰(zhàn)亂。
太戊很是憂心,日以繼夜地梳理國政,在位的第七年國都亳都一夜之間出現(xiàn)了一棵怪樹,這樹怪樹是由桑樹和楮樹的合生在一起,而且還長在朝堂之上,太戊十分懼怕,就詢問伊陟。伊陟答說:“自古邪不勝正,如果此樹真是什么妖異,也必定害怕剛正修德之人。何況陛下乃天下之圣王,假使國政有所缺失,只要陛下聞過即改,勤政愛民,以德治天下,妖異自然而然就退避三舍,消失不見了,何須無謂的擔(dān)心呢!”
太戊聽了伊陟的話,一心做好自己作為君王的職責(zé),商王朝四境之內(nèi)大治,國安民樂,氣象為之一新,四方諸侯聞之,也紛紛重新稱臣納貢,尊王守禮,天下又安定了許久,那棵怪樹也在無聲無息之中枯萎而死,太戊因此也被冠以中興之王的廟號“中宗”。
而伊陟也得到了太戊極大的尊重,簡單可以說到了亦師亦友的地步,并將伊陟的輔佐之功告之于商王太廟,平日里都不把他當(dāng)臣子看待。而伊陟像他父親一樣,極其謙遜,不敢有越臣禮,還為太戊寫下了《原命》一書,冀望太戊能像夏禹、商湯那樣遵行王道,鞏固社稷,使國家安定富強(qiáng)。太戊和伊陟就像商湯和伊尹一樣,譜寫了商王朝又一段圣君賢臣的千古佳話。
閑話燕云十六州之得失終極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zé)任編輯: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jī)訪問。
版權(quán)聲明:本文由財神資訊-領(lǐng)先的體育資訊互動媒體轉(zhuǎn)載發(fā)布,如需刪除請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