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ta俱樂部,即使買到了5個位置最強的選手,也難以拿到冠軍
火狐電競1月2日dota資訊,以前dota水平高就是能抱團,想要哪個隊友直接對接就行,像ig跟newbee就是這樣拿到冠軍的。但問題就在于二三線隊伍也沒有多大的空間,因為聚光燈都在一線隊伍身上,二三線隊也靠吃菠菜吃外圍掙錢。到頭來冠軍也沒有,改善了二三線隊伍的條件也沒有新鮮血液質量也低,大家都只想混碗飯吃而已。對于他們來說是好事,對于我們觀眾而言就不是什么好事情了。
要想整體刀塔大環(huán)境變好,v社真的要有作為了,以前天天調侃他度假,現在他三不管度假的惡果也出來了,暴雪拳頭之前都貼錢改革賽制,v社現在真的不能再坐視不管了。主要是V社的盈利分不到國內企業(yè)身上,國內企業(yè)倒不如自己或聯合弄一個出來比如LOL。eg,李逵,og都是國外的豪門俱樂部,決定DOTA水平的從來就不是個人實力,而是團隊水平,以及對版本的理解。
當年DK銀河戰(zhàn)艦,不一樣ti翻車。國外DOTA水平的突飛猛進,建立在歐美地區(qū)優(yōu)秀的DOTA2游戲環(huán)境上。ti6的wings之所以能奪冠,主要是因為他們提前了很久就去美國打訓練賽,沒有受到國內的影響。之前rotk也說過,中國隊之間訓練感覺很強的體系,一到國外根本不好用,甚至被人抓著打?;叵電Z冠的幾年,冠軍一定是有自己東西的隊伍,比如ti2 ig的潮汐娜迦,ti4 newbee的速推體系,ti6 wings的絕活海。再看看這幾年cndota可以說自己一個絕活都沒有,一直在學別人,在沒有戰(zhàn)術儲備的前提下,想要奪冠根本不可能。這已經不是當年那個集齊5個位置最厲害的人,就能拿冠軍的時代了。
dota發(fā)展到現在這個年代,已經開始弱化選手的操作,并不是說選手的操作不重要,但是比操作更重要的是體系,一個好的體系容錯率很高并且不好針對,像這次的大哥小精靈。我覺得國內的職業(yè)模式的確有問題,但是3年無冠更多是沒有好的體系。17年的nb就是完全被液體克制,而那一年國內能打得過液體體系的只有ig這個隊,18年真的可惜,16年的翅膀開始,我以為國內會開始遍地生花,結果只是曇花一現,到了今年,拿得出手的體系太少,所以在一支支外國隊不同體系下顯得非常乏力。
到底還是后繼無人,如果青年才俊一堆那換人倒簡單了,大家都有危機意識,但現在很明顯不是,最年輕的能打出來的也還是cty wings這些,可他們都是都3年前的新人了。大多數路人高手都被俱樂部旗下的二三線簽約了,然后寧愿爛在自己手里也不給別人,monet就是這樣的例子,要不是RNG掏了八百萬他也沒機會再去一次TI。og去年ti8也是從大海里撈的人,topson是路人王,ana當時也是沒人要,ceb是從教練轉型過來的。我覺得真正的高手不應該是買的,而是有一套自己的體系能定向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