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球場上五個位置的含義,你真的懂嗎?
NBA對于絕大多數(shù)籃球愛好者,甚至職業(yè)球員來說都是神仙打架。個人能力爆炸就可以為所欲為,甚至為了發(fā)揮某球員的個人能力設計全隊的戰(zhàn)術(一星四射、死亡五?。?。
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要想理解籃球場上五個位置分別的作用,看看湘北隊那五個就能理解一大半了。井上是真的懂球帝,而且總結歸納能力超級好。灌籃高手里的五個人,其實并沒有什么特別NBA原型,就是井上自己對球場上五個位置的理解演繹。
1號位,Point Guard(控球后衛(wèi)),簡稱PG,他的工作簡而言之就是一句話:把球送到該去的地方。
你是運過去,傳過去,投過去都可以,反正你要把球送到正確的地方、正確的隊友手里。中鋒要到位了,把球送到中鋒手里;得分后衛(wèi)在三分線被放空了,把球送過去;大前鋒擋拆順下了,餅要喂得舒服到位;沒戰(zhàn)術可打了,把球給小前鋒單打。
你要是有庫里那樣的投射能力,一場球進十幾個三分當然好,但在那之前,控衛(wèi)請先把球送到合適的地方。就連庫里也是先保證了這個才開始“昊”的。
2號位,Shooting Guard(得分后衛(wèi)),簡稱SG,一句話總結:保持外線威懾力,出機會就拿意大利炮射他!
像喬丹科比那樣一打五?能做到當然厲害,但得分后衛(wèi)最重要的就是不斷地跑動,調(diào)動對方的防守,隨時準備好接傳球,然后投進那些該死的空位投籃。并不是現(xiàn)代籃球才強調(diào)拉開空間的,以前中鋒拼內(nèi)線時代,誰家的射手更穩(wěn),往往決定了誰敢包夾誰不敢,進而決定了籃下的勝負。所以得分后衛(wèi)的本職工作就是拉開空間,保持外線威脅,然后在對方忽視你的時候狠狠懲罰對手。喬杜馬斯、雷吉米勒、凱爾特人隊時期的雷阿倫、現(xiàn)在的克萊湯普森,這些都是比較值得效仿的2號位模板。喬丹科比麥迪這些超級鋒衛(wèi)搖擺人固然美如畫,但算上西科東艾北卡南麥加喬丹,這種人地球上也就五個。
3號位,Small Forward(小前鋒),簡稱SF,一句話總結:別人沒辦法的時候把球弄到籃筐里。
從貝勒到威爾金斯到朱利葉斯歐文再到安東尼,小前鋒一直肩負單挑得分的重任。誰都知道單挑是效率低下的進攻選擇,但誰也不敢說我們隊就不單挑了。戰(zhàn)術精妙如波波維奇,也沖著對面的科比眼饞了二十年,一心想搞出自己的科比來。戰(zhàn)術執(zhí)行不下去的時候,比分咬死的時候,小前鋒必須打開局面。別管用什么手段,把球弄進籃筐里。
傳統(tǒng)的小前鋒和球隊的進攻戰(zhàn)術多少是有些脫節(jié)的,過于依賴傳統(tǒng)小前鋒單打的球隊也往往無法走到最后。所以小前鋒做到一定程度,要么開發(fā)出2號位一樣的無球走位遠射能力(杜蘭特),要么開發(fā)出控球組織傳球能力(詹姆斯,特科格魯),光靠單打的小前鋒是很悲劇的,但沒有單打能力的小前鋒就更悲劇了。
5號位,Center(中鋒),簡稱C,一句話總結:是球隊的中樞,大腦和戰(zhàn)術核心。
別看NBA里中鋒一個個日子不好過,下來自己打籃球,隊里中鋒比對面好比賽已經(jīng)贏了一半。中鋒為什么英文叫center,就是你是中心,你是核心那個C位的意思。中鋒站在球場中間,個子又高,視野比誰都好。防守時的指揮補位,進攻時的傳球中軸,籃下的單打,都是中鋒的工作。籃下永遠是得分最有效率的地方,一個能在籃下得分的中鋒,是絕大多數(shù)球隊贏球的基石。
4號位,Power Forward(大前鋒),簡稱PF,一句話:清道夫+收拾爛攤子
NBA因為很早就有防守三秒的規(guī)則,這極大成都的限制了中鋒,導致中鋒和大前鋒之間越來越模糊了。實際上在FIBA還沒有防守三秒的時代,中鋒在防守端駐守籃下,擋拆順下、襲擊籃筐、沖搶進攻籃板、卡位、補位這些活就都交給大前鋒來完成了。大前鋒要擺好當綠葉的心,為隊友的進攻掃清障礙,并靠籃板球給球隊爭取更多的得分機會。
不得不說籃球作為加拿大人發(fā)明,美國人發(fā)揚光大的運動,英文對籃球的解釋是非常精到的。既然小前鋒叫small forward,為什么大前鋒不叫big forward而要叫power forward?因為大前鋒干的活,卡位、擋拆作墻、籃板、都是相對來說技術含量比較低但要靠身體硬抗的力氣活。傳統(tǒng)中鋒可以為了身高和籃下威力犧牲一些機動性,大前鋒確不可以。為了給隊友當好清道夫,大前鋒要里里外外到處跑,需要的時候隨叫隨到,到了就能靠力量卡住位置,擋似一堵墻、跳起來像彈簧。所以大前鋒不一定要很big,但必須非常有power,而且是那種機動性和力量兼顧的power。
所以看看湘北隊:宮城分配球權、三井走位三分、赤木稱霸籃下、流川楓關鍵單打、櫻木則是天賦異稟,追得上后衛(wèi)抗得住中鋒的超級天才,補防、卡位、盯人、籃板一把抓,這就是一支典型的傳統(tǒng)籃球隊配置。
NBA因為有太多能力值爆表的怪物存在,很多人一個人把好多人的活都兼職了。喬丹科比兼職2、3號位;庫里兼職了1、2號位;詹姆斯兼職1、3號位;威斯布魯克把所有的位置都兼了一點點。他們都是在把自己位置的本質工作做到完美之后,再做超出自己位置的事的。
至于今天的NBA,強調(diào)的是強大的持球創(chuàng)造者和能拉開巨大空間的射手群。空間型大前鋒流行,大前鋒變成得分后衛(wèi),中鋒去干大前鋒的臟活累活。加上擋拆戰(zhàn)術日趨完善,對球員的換防通用型提出嚴苛的要求,那些為了爭霸籃下而犧牲機動性的巨人中鋒換防出去被后衛(wèi)在三分線和罰球線上不斷羞辱,最終變成了現(xiàn)在的境遇。
也許未來的NBA真的會像帕特萊利預言的那樣五個詹姆斯打天下吧。對籃球運動來說,NBA有不可模仿的特殊性,所以我們這些凡人打籃球,我覺得還是按傳統(tǒng)的5人分工比較合理。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財神資訊-領先的體育資訊互動媒體轉載發(fā)布,如需刪除請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