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晉:陰謀論四起,沙特這場政治變動水有多深
【文/觀察者網(wǎng)專欄作者 王晉】
沙特近日開始了大規(guī)模的反腐敗行動,數(shù)十名王子、高官和知名人士被捕,與此同時一些沙特王室成員或是“墜機身亡”(比如前任王儲穆克林之子曼蘇爾王子),或是被解除職務(比如沙特國民衛(wèi)隊指揮官米塔布)。在短時期內,如此大規(guī)模的“反腐”行動,使得世人為之震驚。
與此同時,黎巴嫩總理薩阿德·哈里里出人意料地在沙特首都利雅得播放了新聞視頻,宣布受到了來自于“真主黨”和“伊朗”的“生命威脅”,因此宣布辭去總理職務,惹得國際社會對于黎巴嫩和沙特之間關系出現(xiàn)了諸多猜測。
而這一切,都源于32歲的現(xiàn)任王儲、現(xiàn)任國王薩拉曼之子——穆罕默德·本·薩勒曼——所實施的反腐行動和世俗化改革。

穆罕默德·本·薩勒曼
沙特武裝力量的人事變動
這次因為“反腐”而被抓捕的王室和高層,以及隨后的一系列“花邊新聞”,如“墜機身亡”“拘捕被殺”等,似乎都足以吸引眼球。比如沙特國內的億萬富豪阿爾瓦利德?本?塔拉勒王子,在此次被捕名單中就具有極高的“新聞性”。
瓦利德王子是Twitter和花旗銀行等美國大公司的大股東,因此其被捕有著巨大的影響力。此外經(jīng)濟和規(guī)劃部大臣阿德爾、前財政大臣和現(xiàn)任國務大臣易卜拉欣等人被捕,也讓人們對于沙特國內經(jīng)濟和社會形勢充滿擔憂。

阿爾瓦利德?本?塔拉勒王子
然而對于沙特國內政治穩(wěn)定來說,最為重要的,恐怕是沙特國民衛(wèi)隊的指揮官米塔布·本·阿卜杜拉王子的被捕。米塔布王子是上一任沙特國王阿卜杜拉的兒子,他曾被認為是王位的競爭者,但最后被經(jīng)驗不如他的堂兄弟取代。而從客觀的政治影響力來看,米塔布的被捕,可能對于沙特國內政治格局的沖擊和影響更加巨大。
米塔布的身份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因為其領導的沙特國民衛(wèi)隊。沙特國民衛(wèi)隊成立于上世紀50年代,是當時的沙特王室為了能夠防范來自于沙特軍隊種可能的叛亂行動而成立的“王室武裝”。沙特國民衛(wèi)隊的主要職責是駐防首都利雅得和圣城麥加和麥地那,以及一些沙特邊境地區(qū)的重要關隘。沙特國民衛(wèi)隊的士兵大部分來自于沙特的內志地區(qū),這一地區(qū)的部落相對較為傳統(tǒng),被認為對于沙特王室的忠誠度較高。沙特國民衛(wèi)隊可以說是沙特國內至關重要的一股政治和軍事力量。
沙特國民衛(wèi)隊在歷史上的王室爭斗中,確實扮演過非常關鍵的角色。沙特國民衛(wèi)隊成立的初衷,就是為了平衡和震懾沙特軍隊中可能出現(xiàn)的“異動”,尤其是保衛(wèi)王室安全,監(jiān)督軍隊中受到世俗主義和當時流行阿拉伯世界的“納賽爾主義”影響的軍隊官兵。
而作為沙特國內重要的武裝力量,國民衛(wèi)隊也在國內政治斗爭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比如在上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薩烏德國王和他的弟弟、當時的王儲費薩爾長達十多年的權力斗爭中,沙特國民衛(wèi)隊也成為了決定沙特政局的關鍵因素,成為了費薩爾王儲的支持者。而費薩爾王儲最終也成為了國王,成為了政治斗爭的大贏家。
隨后的數(shù)十年中,沙特國民衛(wèi)隊參與了一系列的內外敏感政治事件,但也出現(xiàn)了很大的問題,尤其是一些內部紛爭,比如在1979年麥加大清真寺事件中,一伙伊斯蘭極端分子占領了麥加圣地的大清真寺,并且綁架了正在這里朝圣的數(shù)百名穆斯林。而根據(jù)當時的傳言,這些武裝分子的目標是要綁架來此的沙特王室成員,只不過沙特王室臨時改變了行程,才最終躲過一劫。而且參與事件的武裝分子當中,很多人與沙特國民衛(wèi)隊官兵部落關系密切。

1979年麥加大清真寺事件
在平叛過程中,沙特國民衛(wèi)隊表現(xiàn)也非常糟糕,出現(xiàn)了士兵不聽軍官命令,只有等到自己的部落領導人下令之后,才投入戰(zhàn)斗,讓國際社會大跌眼鏡。最終沙特王室在法國和巴基斯坦軍隊的幫助下,才將此次事件平息。隨后,沙特國民衛(wèi)隊參與了一系列重要的戰(zhàn)爭,比如在海灣戰(zhàn)爭中幫助守衛(wèi)沙特邊界。
盡管沙特國民衛(wèi)隊的戰(zhàn)斗力孱弱,但畢竟是沙特國內非常重要的一股政治力量,因此是沙特國內政治力量斗爭的關鍵因素。在歷史上,很多沙特國王都在國民衛(wèi)隊擔任領導職務,比如上一任沙特國王阿卜杜拉,就長期擔任沙特國民衛(wèi)隊的司令員,在阿卜杜拉之后,沙特國民衛(wèi)隊也成為了阿卜杜拉家族的“大本營”。
有了自己獨立的“槍桿子”,也讓沙特國內政治權力斗爭出現(xiàn)了比較大的分歧。在2015年以來,沙特經(jīng)歷了多次王儲繼承人變動,先是阿卜杜拉指派的王儲穆克林被撤換,副王儲納耶夫繼任,而現(xiàn)任國王薩勒曼的兒子穆罕默德升任副王儲;隨后納耶夫的王儲職務也在今年被撤換,穆罕默德成為王儲。
每一次的王儲和副王儲人事變動,都伴隨著沙特國內政治的小范圍波動,一些政府部門的領導人也“被退休”。只不過沙特國民衛(wèi)隊一直保持著相對的獨立,沒有被政治變動所波及。
此次之所以拿沙特國民衛(wèi)隊的領導人米塔布“開刀”,從未來權力架構的角度講,還是為了能夠確保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權力的穩(wěn)固。穆罕默德是沙特國內的國防部長,在2015年3月,沙特通過發(fā)動針對也門的戰(zhàn)爭,將穆罕默德提升為沙特軍隊的負責人,負責指揮沙特的常備軍隊,而不是沙特國民衛(wèi)隊。
因此,以“腐敗”的名義,拿下沙特國民衛(wèi)隊指揮官、前任國王阿卜杜拉之子米塔布,也就能夠幫助穆罕默德鞏固權力,確保未來薩勒曼國王王位平穩(wěn)傳給自己的兒子、現(xiàn)任王儲穆罕默德。而在此背景下,沙特國民衛(wèi)隊的指揮權,也就變得敏感而重要。
黎巴嫩總理辭職的“陰謀論”
與沙特國內轟轟烈烈的“反腐風暴”相比,黎巴嫩總理薩阿德·哈里里11月4日在利雅得宣布辭職,則更為當前沙特國內政局平添了一抹神秘色彩。
黎巴嫩總理薩阿德·哈里里是在沙特訪問時宣布辭去總理職務的,并聲稱受到暗殺的威脅。如果從歷史和現(xiàn)實上看,哈里里的“辭職聲明”確實顯得有理有據(jù),比如哈里里的父親、前任黎巴嫩總理拉菲克·哈里里曾于2005年被暗殺,而國際和地區(qū)社會普遍認為是伊朗和黎巴嫩真主黨策劃了暗殺行動(當然,伊朗和黎巴嫩真主黨指責以色列策劃了暗殺行動)。同時,薩阿德還指責伊朗和真主黨對地區(qū)安全的威脅,干涉阿拉伯國家內政。因此,鑒于當前黎巴嫩國內的安全形勢,哈里里認為需要在沙特阿拉伯提出辭職。

黎巴嫩總理薩阿德·哈里里在沙特訪問時宣布辭去總理職務
但詭異的是,哈里里提出辭職的方式,并不是以在沙特召開記者會方式宣布,也不是通過自己在黎巴嫩的政治陣營下屬的“未來電視網(wǎng)絡”來宣布,而是通過沙特媒體阿拉伯電視臺(Al Arabiya)發(fā)布的一個錄像,而不是實時直播。而且哈里里在發(fā)言中所用的一些詞匯,明顯是沙特阿拉伯的流行語,而不是黎巴嫩流行語,這不得不讓人們對于哈里里所宣讀辭職報告是否是其本人所寫產生了懷疑。
更為詭異的是,目前哈里里在節(jié)目播出之后,即處于失聯(lián)狀態(tài),根據(jù)哈里里在黎巴嫩的家人表示,哈里里一到沙特,其貼身的黎巴嫩保鏢即被撤換,而且隨后其家屬(姑媽)給哈里里打電話,一直無法接通。因此哈里里當前是生是死,是否被沙特軟禁,都是人們熱議的“陰謀論”。
退一萬步講,哈里里所指責的伊朗和黎巴嫩真主黨,本質上缺少改變當前黎巴嫩國內政局的意愿。多年以來,真主黨已經(jīng)成為了黎巴嫩南部地區(qū)的國中之國,不僅擁有自己的政黨組織以及政黨聯(lián)盟,而且還在黎巴嫩國內擁有自己的獨立武裝部隊,在過去十多年黎巴嫩政治內部紛爭中,真主黨的一言一行可以說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黎巴嫩政治進程與演變。
而在當前,無論是伊朗還是真主黨,其主要的關注點還是在于日趨穩(wěn)定的敘利亞國內政治重建,對于黎巴嫩國內政治來說,當前真主黨及其政黨聯(lián)盟“3月8日運動”,在黎巴嫩政治格局中趨于比較“舒適”的政治地位,當前無論是“左右逢源”的總統(tǒng)奧恩,還是與相對溫和的哈里里總理,其實都不能對于真主黨在黎巴嫩國內的存在產生影響和干擾,因此無論是真主黨還是伊朗,并沒有理由要將哈里里置于死地。
反倒是沙特尤其是薩勒曼國王和穆罕默德王儲,可能與哈里里之間的關系相對“微妙”。哈里里和其父親一樣,都是具有黎巴嫩和沙特雙重國籍,而且都是通過向黎巴嫩“投資”的形式,將沙特的影響力延伸到黎巴嫩境內。而哈里里家族掌控的Saudi Oger企業(yè),則是沙特國內最大的建筑公司之一,與沙特高層和王室成員關系密切。
但是在2016年當選總理之后,哈里里并沒有能夠如沙特所愿,壓制國內的真主黨陣營,這讓沙特王室有了諸多不滿,甚至出現(xiàn)過削減對黎巴嫩經(jīng)濟援助的事件。而由于哈里里家族本身與沙特高層關系密切,比如不久前因為拒捕而被沙特安全機構擊斃的法赫德王子,就與哈里里家族的Saudi Oger企業(yè)關系密切。當然在一切仍然處于猜測的情況下,我們難以做出明確的判斷,但是哈里里蹊蹺的“辭職宣言”,恐怕仍然與沙特國內的政治紛爭存在著諸多關聯(lián)。
美國和以色列影響大?
當然了,美國的影子在沙特新一輪王室爭奪中“時隱時現(xiàn)”,比如在沙特開始“反腐風暴”之前,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的女婿庫什納帶領著親信、美國副國家安全顧問蒂娜·鮑威爾和國際談判特別代表詹森·格林布拉特,“非常規(guī)”地訪問沙特,在隨后不久沙特即開始大規(guī)模“反腐”行動。如果時間推到6月份,正是特朗普訪問沙特之后不久,沙特、埃及、阿聯(lián)酋、巴林等國開始針對卡塔爾實施制裁。而即便最近忙于亞洲行,特朗普依舊不忘發(fā)推力挺沙特國王薩拉曼。


一些聲音認為,美國恐怕在沙特的地區(qū)異動中有著十分關鍵的作用,甚至進而認為是美國和以色列策劃和支持了沙特的一系列國內行動。但是我們不應忘記,任何國家內部的權力更迭,恐怕離不開內部力量對比的客觀現(xiàn)實。相較于現(xiàn)任王儲穆罕默德,前任王儲納耶夫長期以來與美國情報和安全機構關系更好,但是仍然被予以撤換。由于沙特政治的封閉性,不少觀察家難以深入地了解沙特內部發(fā)生的變動,因此在事實真相出現(xiàn)之前,各種“陰謀論”也就可以理解。
沙特的“反腐”斗爭,當然與國內權力密不可分。沙特國王薩勒曼希望能夠將自己的國王寶座傳給自己的兒子穆罕默德,穆罕默德也將很可能成為沙特“王三代”中第一個獲得國王寶座的沙特王室后人。而從2015年以來,穆罕默德先后通過“也門戰(zhàn)爭”獲得了軍事權力,通過“2030愿景”獲得了財政經(jīng)濟權力,通過“反腐”則獲得了政治權力,其象征著權力向穆罕默德的集中。
當然從穆罕默德的做事風格看,可能“太過雷厲風行”,在一些關鍵問題上,比如介入也門內戰(zhàn),比如要建立“溫和伊斯蘭”,要賦予沙特婦女“開車權”,穆罕默德都似乎希望在短時間內收到政治效果。
而面對長期以來沙特國內“刑不上王室”的潛規(guī)則,以及沙特王室成員“子子孫孫無窮盡”的現(xiàn)實,穆罕默德在短時間內接連“出招”,很容易造成社會震動,但也是集中全力,改變沙特當前低油價時代國內政治經(jīng)濟改革掣肘的重要舉措。
無論是拿沙特國民衛(wèi)隊“開刀”,還是出現(xiàn)各種“墜機”“拒捕”,或者他國總理“失蹤”,都說明沙特國內政治正在經(jīng)歷一個非常關鍵且非常劇烈的變動時期。在經(jīng)歷了數(shù)十年相對平靜的局面之后,沙特王室內部矛盾再次顯現(xiàn),也很可能預示著沙特巨大政治和社會變動的前兆。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財神資訊-領先的體育資訊互動媒體轉載發(fā)布,如需刪除請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