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值超標的千年奢侈品,當代設計師們快來抄作業(yè)
(本文轉載自收藏拍賣雜志)
你能想到,現(xiàn)在隨處可見的玻璃,
在4000年前,價值堪比黃金嗎?
玻璃被譽為“砂與火”的藝術,
誕生于兩河流域和埃及,
是最早發(fā)明的人造材料之一,
借助絲綢之路來往于東西方商貿之中。
今年是國際玻璃年,
讓我們走進長沙博物館,
一同欣賞數(shù)千年前的那一抹
“人間絕色”。

與如今的玻璃并不相同
千年前的玻璃表層氧化后
泛著金屬光澤
像浩瀚星空 像絢爛極光
更像神秘深邃的銀河宇宙

玻璃碗 公元前1世紀—公元1世紀(希臘化時代—羅馬帝國初期)東地中海地區(qū)
如今的玻璃
顯然無法展現(xiàn)曾經(jīng)的技藝水準
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
長沙博物館展出的
來自古代絲綢之路沿線的玻璃世界
開啟一場視覺之旅~
01首飾篇

玻璃領飾 公元前16世紀—公元前13世紀 長57厘米 北美索不達米亞 日本平山郁夫絲綢之路美術館藏
這可是古埃及貴族酷愛佩戴的飾品
象征了社會地位、財富和身份的不同
像極了古代版chocker項鏈

玻璃串珠 公元前14世紀—公元前13世紀 長55厘米 邁錫尼日本平山郁夫絲綢之路美術館藏
早期的玻璃項鏈大多是深色且不透明
模仿青金石、綠松石等寶石的顏色
這件玻璃串珠采用綠金配色 高貴奢華
細節(jié)考究 造型精致
放在千年后的今天也能讓人眼前一亮

仿瑪瑙玻璃項鏈 公元前16世紀—前13世紀 長52厘米 美索不達米亞日本平山郁夫絲綢之路美術館藏
這串仿瑪瑙玻璃項鏈是由纏繞法制成的
后面許多玻璃珠均采用此法制作

鳥形、魚形玻璃串珠 公元1—3世紀(帕提亞帝國)長0.8~2.4厘米
東地中海地區(qū)—西亞
日本平山郁夫絲綢之路美術館藏
除了普通的圓形玻璃珠
還有這些形態(tài)各異的動物樣式

伊什塔爾之星玻璃吊墜 公元前14—公元前13世紀
高5.6厘米,寬4.6厘米,厚0.8厘米 美索不達米亞
日本平山郁夫絲綢之路美術館藏
吊墜上面的八角星圖案
與西亞神話中的女神伊什塔爾有關
伊什塔爾在美索不達米亞的
崇拜和思想觀念有重要地位
是星神之一

藍色玻璃耳珰 東漢 長1.3厘米
1979年長沙市省水電局M3出土
長沙博物館藏
仿玉玻璃的誕生
可算是一個“菀菀類卿”的替身文學故事
在玉文化受推崇的漢代
仿玉玻璃耳珰是常見的器物之一
《孔雀東南飛》中亦有
“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珰”

玻璃簪 宋 長14.5厘米
1965年長沙梅子山M16出土
湖南博物院藏
除了漢代的仿玉玻璃耳珰
宋明各朝也少不了其他的仿玉玻璃飾品
比如仿玉玻璃發(fā)簪
折射出歷朝歷代的審美情趣與市井生活

玻璃珠飾青銅別針扣 公元1—3世紀
長6.5厘米 地中海地區(qū)
日本平山郁夫絲綢之路美術館
胸針作為優(yōu)雅的配飾之一
沒想到在古代便已出現(xiàn)
造型簡潔大方
與現(xiàn)在的胸針并無太大差別

馬賽克玻璃圓盤形胸針 公元2—3世紀
高4厘米,直徑4.4厘米 地中海地區(qū)加利亞(法國)
日本平山郁夫絲綢之路美術館藏
圓盤胸針的造型獨特
讓人不禁想到了正在航海出行的水手
紅藍色系也是近年流行的“水手服”色系

玻璃手鐲 公元9—10世紀
直徑5.4~12厘米 敘利亞
日本平山郁夫絲綢之路美術館藏
在翡翠手鐲流行的當下
復古的玻璃手鐲也別有一番韻味
復雜的花紋滿是異域風情
每件都獨一無二 絕不會撞款
02器物篇
在日常生活中
我們常因為習慣器物實用的一面
而淡化了對審美的感知
讓我們近距離觀賞這些異域奇珍
感受美和靈感的自然涌現(xiàn)

展覽現(xiàn)場

雙耳玻璃瓶和金質底托
公元前4世紀—公元前3世紀(希臘化時代)
東地中海地區(qū)
淺藍色到金色漸變色的瓶身
細膩精巧的羽毛紋路
無一不彰顯著
匠人的高超技藝與審美在線
千年前的優(yōu)雅律動
隨著時間的流淌慢慢沉淀

盤口長頸圈足玻璃瓶 公元9—10世紀
高18厘米,直徑7厘米 伊朗
日本平山郁夫絲綢之路美術館藏
藍色是最為神秘的顏色
這件玻璃瓶一眼入魂 比海更深
是憂郁、神秘、清涼
是星辰大海

帶蓋玻璃瓶 公元1—2世紀(羅馬帝國)
高9.7厘米,直徑6.1厘米 東地中海地區(qū)
日本平山郁夫絲綢之路美術館藏
當一束光照進深藍色的玻璃
純粹而神秘
這件帶著小帽子的藍色瓶子
居然是“墨水瓶”
學習用品也能美出新高度

羽狀紋玻璃小壺 公元7—8世紀
高8厘米,直徑7.8厘米 敘利亞—埃及
日本平山郁夫絲綢之路美術館藏
圓潤可愛的造型
流暢的線條,斑駁的瓶身
讓人一眼夢回埃及
仿佛就站在尼羅河畔


花瓣紋玻璃杯 公元前5世紀—前4世紀
高5.8厘米,直徑10厘米 東地中海地區(qū)—西亞
日本平山郁夫絲綢之路美術館藏
歲月的侵蝕帶來了別樣的風情
銀色與七彩色的琉璃質感
如夢似幻

凸脊紋玻璃碗 公元前1世紀—公元1世紀(希臘化時代—羅馬帝國初期)
高4.8厘米,直徑16.5厘米 東地中海地區(qū)
日本平山郁夫絲綢之路美術館藏
小清新的天藍色
毫無雜質更顯清澈
裂紋更是平添了幾分紋理之美
03
彩妝篇
薄如蟬翼、口袋 可輕松容納的香水瓶
拇指大小的眼影罐,外表閃閃發(fā)光
仿若歲月流金

玻璃科爾管 公元前4世紀
高9.9厘米,寬3.5厘米,直徑1.2厘米
東地中海地區(qū)
日本平山郁夫絲綢之路美術館藏
這件科爾管通過卷芯法制作
來自阿契美尼德王朝
可愛的雙耳造型,像極了在叉腰的小人
習慣于用眼影盤的你
一定想不到
這是盛放眼影粉的容器吧?
科爾管為什么叫科爾管?
科爾(kohl)是一種眼影粉
它的顏色多變
有黑色、深灰色等

科爾棍 公元前1550—前1295年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有了古代的眼影
自然也少不了眼線筆
科爾管通常會附帶一根小棍子
用來涂抹眼影粉
這就是古代的眼線筆啦
用它就可以畫出當時最流行的眼妝
大致效果就像如今的“全包眼線”

伊斯蘭眼影玻璃瓶 公元9—10世紀
高6.4厘米,寬2.9厘米 埃及—伊朗
日本平山郁夫絲綢之路美術館藏
除了有造型細長的科爾管
還有晶瑩剔透的玻璃眼影瓶
更為小巧可愛

伊斯蘭眼影玻璃瓶 公元9—10世紀
高5.5厘米,寬1.7厘米 埃及—伊朗
日本平山郁夫絲綢之路美術館藏
這些伊斯蘭風格的小玻璃瓶
是通過模吹法制成的
外觀通常是長方體
也有凸棱狀、橄欖形等樣貌
在瓶中盛放的阿拉伯眼影
由方鉛礦加入砂糖、乳香等材料制成

伊斯蘭化妝玻璃瓶 公元12世紀
高8厘米,寬6.8厘米 伊朗
日本平山郁夫絲綢之路美術館藏
這個大小和形狀
乍一看還以為是指甲油穿越到了展廳

玻璃提手香膏瓶 公元5—6世紀(羅馬帝國)
高23.5厘米,寬 8.2厘米 東地中海地區(qū)
日本平山郁夫絲綢之路美術館藏
假裝自己在圖拉真時代最時興的香水展
選大瓶還是小樣似乎也挺困擾。
大可以貌取物,上乘的調香師之作更需精致卓絕的容器來與之相得益彰。
碧綠色的瓶身配上波浪形狀的花邊
將精致與優(yōu)雅詮釋得淋漓盡致

金帶紋玻璃瓶 公元前1—公元1世紀
高7.3厘米,直徑4.3厘米 意大利
日本平山郁夫絲綢之路美術館藏
金帶玻璃
在當時無疑是貴族才能擁有的奢侈品
這是種特別華麗的早期羅馬玻璃香水瓶
被視為古希臘之后
代表了地中海地區(qū)
高度發(fā)達的古代玻璃制作技術巔峰
制作工藝涉及夾金、有模吹制
和特殊著色等
這一抹沉靜的藍色與清新的綠色
互相交映
不同色彩的玻璃間夾著高貴的金箔
熔化后形成了華麗的紋路肌理
讓小編不禁好奇
里面的香水究竟是什么味道?
看著這一個個華美的香水瓶
不由自主地想
如果各大品牌的香水包裝能做到如此
小編定會心甘情愿奉上錢包
把它們通通收入囊中
(本文轉載自收藏拍賣雜志)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財神資訊-領先的體育資訊互動媒體轉載發(fā)布,如需刪除請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