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個明白 | 誰發(fā)明了自行車
【東京奧運會7月23日開幕,8月8日落幕。在這些天里,我們能看到許多場精彩的比賽。在為運動員追求更高更快更強而鼓掌的同時,我們不妨聊聊這些運動項目的來龍去脈,我們不光要看個熱鬧,還要看個明白】

倫敦街頭大小輪車
8月2日,在東京奧運會場地自行車女子團體爭先賽中,由鐘天使和鮑珊菊組成的中國隊以31秒895奪得冠軍。這是中國代表團的第28金。
自行車運動起源有些晚。它不像跑步,天生有腿就行;也不像帆船,它是在漫長的歲月中由獨木舟演進而來,現(xiàn)在還有了帆板。而自行車要想成為一種運動,必須先有自行車。
1.自行車是什么時候發(fā)明的?
在世界上最偉大的發(fā)明之中,很少有哪個像自行車這么有爭議性。早在1493年,意大利畫家達·芬奇就畫出了第一張自行車圖紙,但它真正成為實物卻要到300多年后,法國人、德國人和蘇格蘭人都自稱是自行車的發(fā)明者。
1790年,法國的希夫拉克伯爵將兩個輪子安裝在木馬上,人騎在上面腳蹬地而行,這是自行車的雛形,1817年,德國巴登的男爵卡爾·馮·德萊斯發(fā)明了有車把可控制方向的木輪車,這被公認為是世界上第一輛自行車。這種車有前后輪,有車座,但沒有腳蹬,它需要用腳蹬地,將車速變快后,再坐上車座,滑行一陣。1866年,法國人皮埃爾為車子設(shè)計了腳蹬,不過他是將腳蹬裝在前輪上。蹬前輪帶動后輪,讓車輛前行。
到了1885年,自行車的前后車輪才從一大一小變成一樣大的;1880年,鏈條被發(fā)明出來,腳蹬被安置在了兩輪之間;1888年,充氣輪胎出現(xiàn)了。這時候的自行車就差不多成了我們現(xiàn)在常見的款式。

末代皇后婉容騎車
2.自行車是什么時候進入奧運會的?
1896年,自行車比賽進入第一屆現(xiàn)代奧運會。來自5個國家的19名運動員參加了比賽,共同角逐5個場地賽和1個公路賽。最終,法國的保羅·馬松獲得了其中3枚金牌。
當時沒有特制賽車,獲得公路賽冠軍的希臘人康斯坦丁換了兩輛車才賽完全程,這場公路賽是從雅典騎行到馬拉松,再折返雅典,全程87公里。
至于賽車場上的比賽,有一項是馬拉松賽,即在場地內(nèi)騎行12小時。這場比賽,7名選手只有3人堅持到底,最終冠軍被奧地利選手奪得;還有100公里比賽,9名選手只有2人騎完全程。當時的賽場周長是333.33米,也就是說運動員要騎300圈才算完成賽程。法國萊·弗拉蒙最終摘取了這個項目的桂冠。比賽進行中,他發(fā)現(xiàn)身后的希臘格·科列蒂斯的車壞了,便停下來,和后者一同將車修好才繼續(xù)前騎,顯示了良好的體育道德。

溥儀騎車摔倒
3.自行車是什么時候進入中國的?
自行車進入中國很早,學(xué)者閔杰在《中國自行車的早期歷史》一文中表示:“最晚不超過1868年,上海街頭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自行車。據(jù)當年11月17日的《上海新報》報道,當時上海的自行車不多,僅有幾輛,形式有兩種:一種是人坐在車上,用兩腳點地而行;另一種靠蹬踏而行,‘轉(zhuǎn)動如飛’。由此可見,當時上海的自行車既有原始的靠腳尖點地而行的自行車,也有1839年或1853年裝配了踏腳板的自行車?!?/p>
隨著時代發(fā)展,自行車成為流行的交通工具。上至王公貴族、富商巨賈,下至黎民百姓、販夫走卒,甚至連末代皇帝溥儀都曾為騎行便利,而鋸掉了百余年來橫擱在紫禁城宮門中的門檻。
上世紀30年代,江蘇曾連續(xù)三年舉辦全省自行車競賽,比賽地點在鎮(zhèn)江。第一屆是1932年11月27日,有21個選手參加,第一名叫吳泰康;第二屆是1933年11月26日,有27名選手參加;第三屆是1934年,有29名選手參加。
1934年5月8日,時任國民政府主席的林森在中山陵園舉辦自行車比賽,比賽分為男、女兩組,吸引了南京軍政各界許多人參加。
1936年,國民政府首次派出何冶華參加自行車比賽,他當時旅居荷蘭,曾在全荷蘭自行車總錦賽和鹿特丹自行車賽中獲冠軍,但這次奧運會成績不佳;
在1948年的第14屆奧運會上,何冶華再次參賽,在1000米競賽中被后面的車撞倒受傷。
198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首次派出運動員參加第23屆奧運會自行車賽,但沒有進入決賽。在1988年的第24屆奧運會自行車比賽中,中國女運動員獲女子爭先賽第5名,這是中國運動員首次在奧運會自行車賽中進入前6名。
5年前在里約奧運會上,“金牌搭檔”鐘天使與宮金杰在女子團體爭先賽中一舉奪魁,實現(xiàn)中國場地自行車項目奧運零金突破。
實習(xí)生 希仁古力·吐爾洪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臧磊 整理
奧運溯源系列>>>
1. 射擊:奧運會與女神槍手;
2. 舉重:大力士何時“舉”進奧運會;
3.擊劍:奧運賽場內(nèi)外,女劍士笑傲江湖;
4.籃球:從“桃筐”到奧運;
5.跳水:大宋的“水秋千”與歐洲體操運動;
6.乒乓球:奧運會上它為何不叫“pingpong”;
7.體操:五禽戲與古希臘軍事訓(xùn)練;
8.排球:從“浮士德球”到“空中飛球”;
9.足球:從蚩尤的胃、丹麥人的頭顱到現(xiàn)代的皮球;
10.賽艇:從泰晤士河劃到奧運;
11.游泳:古羅馬的泳池和大宋錢塘江弄潮兒;
12.羽毛球:從中國“花毽”到印度“普那”;
13.蹦床:起源于雜技,得益于跳水;
14.帆船:查理二世流亡生活的意外收獲;
15.鉛球:從戰(zhàn)場上走出來的競技運動;
16.跑步:第一個奧運冠軍是位廚師
校對 蘇云
來源:紫牛新聞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quán)聲明:本文由財神資訊-領(lǐng)先的體育資訊互動媒體轉(zhuǎn)載發(fā)布,如需刪除請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