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一必背《聲律啟蒙》?6年背7萬字國學的孩子媽卻說,寧愿不背
文/ 魔斯媽媽

女兒今年剛上小一,語文老師推薦國學經(jīng)典《聲律啟蒙》作為課外必讀書,每天要求孩子背誦。2天一篇,一篇大概70-80個字。雖然都是對仗式,有一定的韻律感,但相比較尋常背首古詩的難度還是要大很多的。
剛接到這種作業(yè)的時候,我的心里就開始犯各種嘀咕,“90篇文章,篇篇近百字,很多字生僻到不查字典根本就不會讀,一個6歲的孩子能記住嗎?”“每天該花多少時間背?怎么背呢?”

遇到這種困惑的絕不是我一個。
果不其然,幾天后,女兒說要去鄰居同學家玩,可沒過一會兒就回來了,告訴我,“小藝被媽媽打了,正在哭?!焙髞砦腋∷噵寢屃奶斓弥?,孩子背了5天的《聲律啟蒙》已經(jīng)被打3回了。
我安慰媽媽,“還是要孩子的興趣為主。要是孩子對學古詩失去了興趣,甚至抵觸,那損失就更大了?!?/p>
可對于焦慮中的媽媽來說,安撫顯得那么無力。孩子一上學就跟不上學校進度這件事,對于號稱“雞娃自信巔峰”的小一新生家長來說,無疑是很大的打擊。很多家長無奈地抱怨,“孩子一邊哭一邊背,就是背不會。”

誦讀國學經(jīng)典,弘揚民族自信,為什么有的家長卻怨聲載道?
關(guān)于背國學這件事,女兒同學的例子還不算是最觸動我的。
6年前,兒子在深圳讀小一。因為是一所以語文見長的重點小學,學校6個班有3個班被設(shè)為“國學班”。我的一位好友的女兒就分在了國學班。6年間,她背誦了超過7萬字的國學經(jīng)典。
孩子媽媽隨口說起背過的國學就有《聲律啟蒙》、《笠翁對韻》、《大學》、《中庸》、《論語》、《朱子治家格言》、《千字文》,就連近40000字的《詩經(jīng)》也背誦了一半。
其實關(guān)于小學能夠接觸的國學經(jīng)典,遠不止這些。相信有不少家長還會讓孩子背《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我記得當年小學每年還會組織“經(jīng)典翹楚榜”考級,從香港邀請專家來考核、評定孩子的國學等級。

誦讀國學經(jīng)典,弘揚民族自信,這本來是件好事情。
可6年過去了,我最近因為女兒背《聲律啟蒙》求教于朋友的時候,她卻告訴我,“如果再來一次小學,我寧愿她不背這些?!?/p>
“耗費了大量的時間,每天都在疲于奔命。實際上孩子并不懂得意思,也感受不到中國語言和文化之美。所謂的考級,并不考核國學的其他知識,單純就是背誦。不停地背誦?!?/p>
6年過去了,她告訴我因為背誦這些國學,孩子幾乎沒有時間再去閱讀其他書目。我記得朋友在孩子幼兒園的時候特別喜歡組織一幫小朋友閱讀繪本??扇缃瘢约旱暮⒆訁s錯失了培養(yǎng)閱讀習慣的最好時間。
我試圖發(fā)掘一些好處,于是問:“背過這么多的經(jīng)典國學,會不會對孩子現(xiàn)在學古文的理解力有幫助?”我得到的回復(fù)是:幫助不大。

朋友的一番話給了我很大的觸動。
這讓我在陪女兒背誦經(jīng)典國學的道路上,不得不更加慎重。
我的女兒不過是普通孩子,沒有什么過目不忘的天賦。面對學校的要求,我必須理性看待。于是我開始自己研究《聲律啟蒙》,尋找更好的教孩子學習的方法。分享幾個我對誦讀《聲律啟蒙》的幾點看法,個人覺得推廣到更多國學誦讀上,道理其實大抵相同。
1、聲律啟蒙重在韻律,不要過分解讀
“手擘蟹螯從畢卓,身披鶴氅自王恭”,這句話有多少人能夠不百度就能理解意思?又有多少人知道該怎么給一個6歲孩子解釋句子意思?

很多老師會說,《聲律啟蒙》里包含了很多天文地理、歷史典故,能夠極大地豐富孩子的知識。可說句真心話,給成年人賞析一下沒問題,給6歲的孩子講這么多歷史典故,他們能理解多少?
“手擘蟹螯從畢卓”的意境,恐怕得人到中年才能體會到一二吧。
《聲律啟蒙》不似唐詩,其行文之間的對仗更多的是意境上的對照,很多并沒有完全必然的邏輯關(guān)系。所以,如果您的學校老師也有要求孩子背誦《聲律啟蒙》,請不要對這些字詞過分解讀。一來效果并不好,很容易讓孩子失了興趣;二來浪費時間,三來會錯失《聲律啟蒙》最有價值的地方——培養(yǎng)孩子古詩詞的韻律感。

2、唱著學一定比哭著學,效果要好
聲律啟蒙,重在聲律,而不是學字詞的意思。就像我們練順口溜,練習的目是發(fā)音和節(jié)奏,而不是把順口溜的意思都要解釋一遍。
如果孩子實在是不懂字面意識,簡單講一下典故就好。只要孩子不覺得是個問題,我們就不要展開細說。
剛開始陪女兒讀《聲律啟蒙》時,我自己都覺得有些晦澀難懂。讀過幾遍之后,都不知道該怎么給女兒說。后來我開始在網(wǎng)上找各種學習音頻,希望通過磨耳朵來強化學習效果。
網(wǎng)絡(luò)上大多數(shù)的音頻都是誦讀的。坦白講,我聽了依然激不起什么興趣。直到后來在某平臺上看到一個教孩子唱《聲律啟蒙》的免費視頻,我和女兒聽了都非常有興趣。有需要的家長可以關(guān)注我,并私信我,我在后臺分享給您。

這個唱著學《聲律啟蒙》的視頻有3個好處:
(1)有拼音,有大字,方便孩子鞏固拼讀和識字能力
仔細研究《聲律啟蒙》,你會發(fā)現(xiàn)句子都是押韻的,有很多的復(fù)韻母。很多比較懂行的家長,會拿《聲律啟蒙》來給孩子練拼音,尤其是復(fù)雜的復(fù)韻母拼讀,從而達到一舉多得的效果。
而且視頻除了呈現(xiàn)畫面,還會有大字,孩子在跟讀的過程中,也會加強識字的能力。

(2)有畫面感,方便孩子理解和記憶
今年十一放假,我?guī)畠喝ス珗@玩。公園里的池塘邊有一些郁郁蔥蔥的樹,還有花。一些花瓣凋落在地上。女兒見狀,不禁吟誦“兩岸曉煙楊柳綠,一園春雨杏花紅”。
我非常驚喜,原來她不是死記硬背《聲律啟蒙》,而是有理解的。聲律啟蒙對于孩子來說難背,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孩子不理解意思,容易陷入死記硬背中。但是通過視頻,可以幫助孩子理解話中意境。孩子在記憶的過程中,也會通過聯(lián)想畫面,來提高記憶效率。

(3)把文字唱出來,培養(yǎng)孩子的韻律感
我和女兒第一次聽到聲律啟蒙被唱出來,就深受吸引。要知道《聲律啟蒙》,最精華的地方就是聲律的優(yōu)美。整齊的對仗,讓曲子朗朗上口,孩子非常愛聽。唱著學一定要比哭著學,效果更好吧。
借助這個視頻,女兒背《聲律啟蒙》真的是事半功倍。每天簡單給孩子解讀一遍,孩子聽15分鐘就能會背,老師要求2天一篇的速度,對我們來說的確是沒什么壓力了。
3、讀了《聲律啟蒙》,我不會再讓孩子讀《笠翁對韻》
關(guān)于國學,很多語文老師的觀點是,堅持讓孩子誦讀經(jīng)典,這對于孩子的文學修養(yǎng)很有幫助,能夠幫助孩子積累很多優(yōu)美的辭藻。
可我覺得,未必。就像朋友孩子的那個案例,背了那么多,孩子到了初中,古詩詞理解能力真的提高了嗎?沒有。因為大量的背誦,根本沒有時間讓你去理解,更談不上賞析。
關(guān)于古詩詞的賞析能力,我們不妨回想一下自己學生時代學的那些古詩,還記得多少?到底是那個時候懂得去賞析這些文字,還是多年以后等我們成年了,才漸漸明白一些經(jīng)典名句的意境和一些成語的深意呢?
所以,即便是閱讀經(jīng)典,我覺得也要適可而止。
開學時,老師給家長不止推薦了《聲律啟蒙》,還有《笠翁對韻》。但我翻看了一遍發(fā)現(xiàn),發(fā)現(xiàn)兩本書大同小異,完全沒有必要背完一本,再去背一本。如果非要選一本,聲律比笠翁要更適合小孩子。

4、每天最多20分鐘,如果孩子不會背,我寧愿放棄
《聲律啟蒙》在舊時的私塾是每個蒙童的必修科目。古代的孩子就是通過不斷地誦讀來學習的。這是他們的主要學習方式??蓪τ诮裉斓暮⒆觼碚f,每天要吸收大量新鮮信息。外部生活的環(huán)境也早已不復(fù)當年。如果還像從前那樣要求孩子學習《聲律啟蒙》,顯然是不合時宜的。
而且每個孩子的性格、特長都不一樣。有些孩子語言能力比較強,有些孩子邏輯思維能力較強。所以背誦國學,不應(yīng)該對孩子做硬性要求。大量的時間都用在這上面,勢必要減少其他領(lǐng)域的學習。
而且,現(xiàn)在很多學校都是建議孩子回家,主要由父母督促孩子背國學。輔導(dǎo)能力的不同,產(chǎn)生的效果差異就更大了。所以,關(guān)于這些國學經(jīng)典,孩子能背最好,不能背下來,也沒有太大關(guān)系。
反正,我每天最多就讓女兒學20分鐘。不求結(jié)果,重在熏陶。這是我對于學校要求,能夠做到的最大配合。
我是魔斯媽媽,進過985,當過金領(lǐng)。是老板,也是育兒界的積極踐行者。我用碼字記錄自己和孩子的成長歷程。原創(chuàng)不易,喜歡我的文章,請點擊關(guān)注、轉(zhuǎn)發(fā)!為回饋粉絲,魔斯媽媽免費向大家開放海量英文啟蒙歌曲、游戲(學齡前)、繪本、國家地理兒童百科全套。如有需要可關(guān)注我,私信發(fā)送“國家地理”或“歌曲”或“繪本”。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quán)聲明:本文由財神資訊-領(lǐng)先的體育資訊互動媒體轉(zhuǎn)載發(fā)布,如需刪除請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