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界“搞笑頂流”,誰敢不投他
《誰是頂流》是Vista 看天下全新人物觀察欄目。
00后的年輕小將、歷經(jīng)多屆奧運的不老傳奇、與眾不同的個性選手……
奧運會賽場上,誰才是絕對的視覺焦點?誰的故事指引了一代人前進的方向?
TA不只是一個名字,不只是一波流量,更是一整片浪潮。
奧運會乒乓球比賽正在火熱進行中,國乒的各種梗又開始了文藝復興。
許昕作為國家乒乓球喜劇人代表隊的靈魂人物,跟打球一樣擅長的是搞笑。就算不了解他的競技水平和獲獎經(jīng)歷,這幾天大概也被他逗笑過。
嚴重懷疑他的本職工作是段子手,順道進修了乒乓球,再順道參加個奧運會。
懂了,一定是想給觀眾個驚喜。

當他背著喜慶的大紅背包走過攝像機的鏡頭,熟悉的感覺又回來了。
不愧是許昕,總能憑借出眾的氣質(zhì)為緊張的奧運賽場增添一抹別樣的氛圍。
因為防疫管控,本屆奧運會規(guī)定乒乓球選手不得對球吹氣,也不能用手觸摸球臺。
這規(guī)矩一出,熟悉許昕的人就坐不住了。許昕發(fā)球和吹氣的關系,大概相當于紙飛機丟出去之前哈上那么一口氣。
都成了刻在骨子里的肌肉動作,想改過來可不容易。這不,在賽場上差點吹出來。好在緊要關頭收住了嘴,只完成了吸氣動作,呼氣動作被扼殺在了搖籃里。 “咬緊牙關”之后,還瞟了一眼教練的方向。像極了犯小錯誤之后偷偷瞧爸媽臉色的小孩。“interesting因吹思停”這句過氣老梗也跟著翻紅了——因為吹氣犯規(guī),思考了一下停止了嘴部動作。
什么是沉浸式觀賽?就是許昕沒呼出來的這口氣,觀眾也憋得難受,總感覺自己呼吸漏了一拍。許昕這次奧運會亮相的第一個項目是混雙,搭檔劉詩雯。
這對“昕雯聯(lián)播”組合,從19年組隊開始,就把“互懟”的團隊精神發(fā)揚光大。表面上和和氣氣,一切都風平浪靜的樣子。

但比賽的時候,互相還是給面子的。
動作、神態(tài)神同步,誰看了不說一聲默契。


模糊的圖片也擋不住離家出走的五官。

像是張繼科,跟許昕組男雙之后,技術上的最大進步就是學會了“臥倒”。

每次我只能接到離身體距離不超過半米的球的時候,就狠狠地羨慕許昕的跑動能力。
他讓我第一次知道場邊的圍欄不是單純的擺設。要不是有這一塊塊板子在,我懷疑許昕下一秒就沖出去了。一場乒乓球,打出了羽毛球、網(wǎng)球的氣勢。乒乓球終究是錯付了,原來愛的根本不是它,它只是其他球的替身罷了。
如果比著比著找不到人,也別慌。只見其球,不見其人,并非靈異事件。只不過是許昕太不給攝像機面子,離臺子太遠,進入了盲區(qū)。有時候即使不在攝像盲區(qū),也并不能完全看到。他跑得太快,就像龍卷風,只留下幾道模糊的曲線。但是下一秒,才發(fā)現(xiàn)這是奧運健兒的身影。大概,這就是奧運精神的最佳化身吧。哪怕“人沒了”,也還是愛你的形狀。場上的許昕融會貫通了各項運動的精髓,靈活運用到自己的身體里。抑制不住的體操天賦時常凸顯,單腿平衡木手到擒來。許昕可能是乒乓球運動員里花樣滑冰最好的,業(yè)余花滑愛好者里乒乓球打得最好的。??
?時不時敬個禮,讓人忍不住想回禮。
?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球已經(jīng)打出去了。
想不到小伙子背后還有一手啊。總覺得應該設立個“花樣乒乓球”比賽,讓許昕發(fā)揮自己在這一領域的潛能,再創(chuàng)佳績。
不僅比賽場上“花樣”多,在場下,許昕也是有點搞笑基因在身上的。訓練場館內(nèi)禁止裸露上半身,他被抓了典型。痛定思痛,掛到了自己微博上,自我犧牲以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以后也是在冠軍云集的乒乓球室里擁有單人大海報的人了,穩(wěn)賺不虧。
不比以前那個誤入國乒隊的局外人了。一臉老實憨厚樣,格格不入。“哇,好多世界冠軍啊,你們都是來比賽的嗎?想跟你們合個影?!?/span>剛進城,許昕主要是來見世面的。就算后來加入了這群人,好像也沒完全加入。人群中他總是找不同游戲里會被圈出來的那一個。大家都沒有表情的時候,他獨自開朗。大家仰天大笑的時候,他戴著眼鏡一臉笑不出來的表情。笑死,根本不能怪隊友公開“嘲笑”。
畢竟記者問的問題是“許昕早晨辛苦練球,有什么體會”。
隊內(nèi)都知道他很少早起,這問題一出,就憋不住笑了。頒獎禮上,許昕也是亂入的那一個。
抬起又放下的胳膊,乍看應該是夠不到的緣故,但我缺德推測,可能也有看不到獎杯在哪里的原因。大家都叫許昕“大蟒”,不僅因為他屬蛇、身體柔韌性好、打球能纏住對方,更是因為他是真的“大盲”。畢竟近視150散光150的盲打選手,比賽的時候偏偏不戴眼鏡。上場意識流打法全憑手感,下場就兩眼一摸瞎了。國服第一盲僧,被隊友方博親切地稱之為“瞎子”。旋轉(zhuǎn),跳躍,我近視眼。球我看不見,冠軍憑球感。直拍,反手,我不停歇。模糊了眼前,盲打的喜悲沒人看得見。眼神問題不會影響許昕的乒乓球水平,但會使得原本就一言難盡的剪發(fā)水準雪上加霜。
自己整活的最終結(jié)局就是把自己整進去了。
身體力行證明Tony老師還是有存在的必要的。
而當許昕P上眼鏡之后,仿佛找到了孿生兄弟。
后來本尊出來認領,順便辟了下謠。鼻子眼睛都搞錯了,重來。瘋起來自己都能下手。只要我先占領了自黑高地,就沒有人可以黑我。許昕兒子也延續(xù)了這一優(yōu)秀品質(zhì),親口認證自己的爸爸像《瘋狂動物城》里面的樹獺。
一旦接受了這個設定,就很難走出去。這么一看,當年損丁寧,可算是加倍還回來了。原來所有的口嗨,都暗中標好了價碼。許昕12年倫敦奧運會的時候,開玩笑說乒乓球記者周到的香水像紙巾香味。周到16年的時候發(fā)博吐槽。而網(wǎng)友們又在2021年的2020東京奧運會期間翻出了這些喜劇人實錘。
九年前說過的話,九年后依舊“活”在大家心中。之前的ID“亂碼小弟”也被拉出來“鞭尸”。想不到吧,這些犄角旮旯里的邊角料都找得到。
玩歸玩鬧歸鬧,許昕微博看起來最不正經(jīng)又好像最正經(jīng)的是這條:雖然評論區(qū)很多網(wǎng)友拿“會打球”玩梗,祭出了被球彈到腦袋和“自殺式發(fā)球”的各種圖。
但是心里也都明白,一句業(yè)內(nèi)“會打球”的認可,許昕用了十幾年。
“昕雯聯(lián)播”混雙奪銀,許昕說沒給自己一個好的結(jié)局。
惋惜之余,正視失利和祝賀奪牌的聲音也很響亮。
競技體育沒有唾手可得的榮譽和理所應當?shù)膭倮?,許昕的每一個精彩回球和嫻熟動作都是勤學苦練的體現(xiàn)。
球員在成長,觀眾也在成長,大家都學著用更純粹、更享受的方式擁抱體育。
一到奧運會,胖球就成了限定“頂流”,很多陳年老梗和搞笑片段又被挖出來,被大家津津樂道。
有新入坑的,也有老球友。
有人后悔怎么沒能早點發(fā)現(xiàn)國乒這個歡樂源泉,也有人懷念16年里約“龍獒蟒三劍客”的意氣風發(fā)。
五年過去,許昕也成了老將,鮮衣怒馬少年郎如今正在感受、體驗、經(jīng)歷可能是自己的最后一屆奧運會。
大家一邊關注他的比賽賽況,一邊“考古”喜劇人過往。
場上場下同樣精彩,我們祝運動員加油的時候,從來不單指賽場。
即將開打的乒乓球男團比賽,和未來的不設限人生,都在朝著許昕招手。
乒乒乓乓,打得漂亮。
《誰是頂流》是Vista 看天下全新人物觀察欄目。00后的年輕小將、歷經(jīng)多屆奧運的不老傳奇、與眾不同的個性選手……
奧運會賽場上,誰才是絕對的視覺焦點?誰的故事指引了一代人前進的方向?
TA不只是一個名字,不只是一波流量,更是一整片浪潮。(點擊圖片查看專欄文章)
· 一 周 熱 點 回 顧 ·不想當喜劇人的乒乓球運動員不是好的體育界藝術家↓↓↓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quán)聲明:本文由財神資訊-領先的體育資訊互動媒體轉(zhuǎn)載發(fā)布,如需刪除請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