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無冠,2023年的上海足球要怎么走?
2022年中國足協(xié)杯昨日落幕,原本在四強中占據(jù)兩席的滬上雙雄,卻都遺憾與決賽失之交臂。一年無冠,心有不甘,但無論申花還是海港,都讓人看到了蘊藏的希望與力量。也許,再多給他們一點時間和耐心,上海足球在這個寒冬過后就會煥發(fā)新的生機。待春天到來時,它必定芬芳滿枝,綠意盎然。

20
22

申花 / 涅槃重生更有戲
高開低走,是上海申花這個賽季的真實寫照。開局一度讓球迷憧憬聯(lián)賽爭冠的美好,最后又難免自嘲“保級隊”的命。在磨難中一路走來,“打不垮”的申花盡顯它的頑強和底蘊。眾多年輕人的涌現(xiàn),更是讓這支老牌強隊的未來在熠熠發(fā)光。

很難想象,過去的一整個賽季,申花都是在單外援甚至零外援的不利局面下作戰(zhàn)。即便如此,碰到一些豪門球隊,申花也并不落下風??偰苈牭角蛎缘膰@息,如果人員配備再充足一些,如果后勤保障再到位一些,或者哪怕只多一兩個能用的外援前鋒,申花沖擊亞冠資格都并非癡人說夢。
不得不說,內外交困之中,吳金貴指導的一手“青春牌”,卻打得相當漂亮。聯(lián)賽后半程,尤其在足協(xié)杯賽場,眾多U21球員體現(xiàn)了自身的價值——只要胸前還有“上海申花”四個字,就要戰(zhàn)斗到底!幾乎以全華班出戰(zhàn),只能冠以申花二隊甚至申花三隊的他們,讓人看到了血性與希望。

回頭來看,數(shù)年前在連續(xù)大手筆完成幾筆收購之后,申花年輕球員的成長并未如球迷想象的那樣迎來井噴,那些希望之星們一個個石沉大海,拿得出手的,似乎只有一個朱辰杰。但如今,經(jīng)過多場硬仗的洗禮,更年輕的一代已經(jīng)開始冒出尖尖角。費爾南多、朱越、何龍海、周正凱、蔣志鑫……他們,是申花復興的最大財富。
最近兩個賽季,申花都飽受欠薪之苦,往前的每一步都走得艱難。如今,迎來股改的關鍵時刻,申花能否涅槃重生?期望這朵申城之花,花如臘梅,經(jīng)歷嚴寒之后,開得更加燦爛奪目。

海港 / 王者氣質需提升
海港隊的足協(xié)杯出局,顯得更為可惜。畢竟現(xiàn)在的這支海港,從紙面實力上看,已經(jīng)完全具備爭冠水準,可惜還是差了一口氣。

在恒大王朝崩塌之后,中國足球進入多事之秋,能一如既往保持穩(wěn)定投入、穩(wěn)定陣容的,海港是難得的幾家俱樂部之一。論人員配備,無論是坐擁奧斯卡這樣的超級外援,還是武磊、顏駿凌、張琳芃、徐新等新老國腳組成的本土天團,球隊理應有所作為。遺憾的是,受聯(lián)賽初期疫情等多方面影響,球隊備戰(zhàn)的不系統(tǒng)拖累了前進步伐,海港隊在聯(lián)賽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屢屢掉鏈子,一遇到武漢三鎮(zhèn)、山東泰山、浙江綠城幾支排名靠前的球隊,就拱手送分。

作為球隊核心,奧斯卡整個聯(lián)賽賽季,只有三次出場,的確影響到海港隊的整體表現(xiàn),但也并非致命。球隊仍有四外援配置,在整個中超已算奢侈,更別提國家隊級別的本土球員。但為何就是捏合不成一個強大的整體?這一點需要好好總結反思。
如果說申花的將來,最重要的是需要“取長補短”,引進幾名有實力的球員充實陣容,海港隊則應該把精力更多地花在內部優(yōu)化提升上。畢竟在前中后各個位置上,海港的人員儲備已經(jīng)足夠豐富,一味地堆積球星反而會是累贅。當然,有一點例外,就是尋找一名得分能力穩(wěn)定的外援中鋒,把前場創(chuàng)造的機會轉化成進球。以恩迪亞耶去年的表現(xiàn),離隊是必然的。

整個賽季看下來,海港隊最大的問題,恐怕還是缺乏打硬仗的能力。用眾多球迷的話說,總讓人感覺缺少一種王者氣質、強隊風范,球員在場上少一股拼勁、狠勁。正所謂兩軍相遇勇者勝,一支更加硬朗的海港隊才有可能成就新的霸業(yè)。
年復一年,當年的那支東亞“娃娃軍”,眼看著即將走到職業(yè)生涯的末尾。即便1991年的武磊,也不再年輕。但他們仍有能力在最后的兩三年有所作為,實現(xiàn)心中的夢想。但愿這些“崇明一期”的小伙伴們,能早日觸摸到第二個冠軍獎杯,完成“大滿貫”,用完美的結局,向所有人告別。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財神資訊-領先的體育資訊互動媒體轉載發(fā)布,如需刪除請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