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最糟糕的從來不是什么沒得選擇,而是怎么選擇都是錯

本文是《價值事務所》的原創(chuàng)文章第1188篇。文章僅記錄《價值事務所》思想,不構成投資建議,作者沒有群、不收費薦股、不代客理財。
經(jīng)常都會聽到小朋友在抱怨,學習壓力越來越大,不知道在學校學的這些東西有什么用,不想讀書了想快點入職場工作。在他們眼里,職場人很自由,學習的都是“有用”的知識,有錢有自由,想干啥干啥。
每每聽到他們的說法,所長就很想笑,他們實在把成年人的世界想得太簡單了。
其實步入社會這個大熔爐越久,所長越懷念學生時代,雖然學習很辛苦,有很多刁鉆冷門的題目,還經(jīng)常有來自于分數(shù)排名上的壓力,但現(xiàn)在想來,當時面臨的全部都是“簡單問題”。
啥叫簡單問題呢,就是有什么因就一定有什么果,目標清晰明確,往那個方向走就可以了,其余的統(tǒng)統(tǒng)不用管。
比如大學以前,所有人的終極目標就是高考考出好分數(shù)然后上好大學,目標清晰明確,需要做的所有事情就是圍著這個目標打轉,不論是上課刷題還是模擬考,都是為這個目標服務,誰也不會迷茫,更不會覺得無聊,永遠都知道正確的事情是什么。
可步入社會以后,一切就都變得不一樣了。
成年人的取舍
首先,我們的目標不再清晰,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乍一眼看上去都很重要、都很迫切。最典型的例子莫過于在上班的時候,總是有一大堆臨時插進來的事情,所長剛進入職場時就吃過這種虧,日常工作需要推進,但也總會有些臨時需求,有時候是領導突然想到的,有時候是自己突然涌現(xiàn)的新點子,有時候會是其他同事找你幫忙配合。
那時的所長桌子上堆滿了各種各樣的活,不知道先干啥后干啥,而且總做不完,挨了不少批。
這就是分不清主要目標與次要目標、長期目標與短期目標,不過這也是人腦的一個bug,當有一大堆目標擺在面前時,我們往往也會陷入紊亂,無所適從,反而不知道干啥了。誰讓這些各式各樣的目標并非一目了然并且無法量化呢,所以,不少社會人都會面臨“選擇困難癥”。
如果這些目標不會相互影響,只是有先后順序就還好,可在成人的世界中,總是充滿了A與B之間的取舍。
舉個知乎上最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兩份工作,一份離家近、穩(wěn)定,但錢少進步空間不大;一份離家遠,新興行業(yè),不穩(wěn)定,但薪資更高,發(fā)展空間更大。
各有各的好處,各有各的缺點,沒有絕對的好壞,選擇了一個就意味著要放棄另一個,根本沒有明確的方向。
再比如,所長的教練最近結婚了,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要不要買房子,如果買,買在哪里,面積多大,買一手還是二手?
如果想離健身房近,想要小區(qū)環(huán)境又好又舒適,買個新房按照自己的想法裝修,那預算不允許;如果買二手房,會便宜很多,也不用額外準備裝修錢,但看了好幾個,總有這樣那樣的不滿意;如果咬咬牙加點錢買新房,按自己的想法裝修,那材料就不能用太好,房子面積也只能縮縮水……
在預算有限的限制下,不論如何取舍,都心有不甘。
成年人的生活,總是充滿了這種沒有“正確答案”的選擇。
要不要換工作,offer選擇哪一個,要不要買房,要不要換房,選誰當人生伴侶……
全部都沒有標準答案,全部都沒有明確方向,全部都需要權衡各種利弊然后作出選擇,而且這種選擇給人的感覺一點都不好,因為往往充滿了不得已和妥協(xié),只會讓自己感到挫敗。
怎么做都不對
不過,要所長說,這種各有利弊的取舍還不是最難的,最難的是你怎么選都是錯的。
在之前《價值事務所max》的文章中有這么一段話:
“如果有兩種選擇擺在面前,你很清楚地知道哪個是對哪個是錯,這是最幸福的事情。哪怕你選擇的那個對的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也可以做到問心無愧。
但是,這個世界的殘酷之處就在于,當我們必須做出選擇的時候,并不能確定哪個是對哪個是錯,或許兩種選擇都是錯的。只要你做出選擇,你就已經(jīng)錯了。盡管如此,我們還是要去選擇?;蛟S怎么選擇已經(jīng)不太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愿意擔當,愿意承受選擇的結果。”
說這段話的背景是,在玄奘(唐僧的原型)西行的路上,有一個叫高昌的綠洲小國,因為倒向突厥被大唐出兵所滅,當時就有人拋出這樣的疑問:高昌夾在中間到底該如何做,難道倒向大唐就是對的么?
要知道,高昌雖夾在突厥和大唐之間,卻離突厥更近,且突厥向來以殘暴著稱,如果高昌不聽突厥的,可能不等大唐出兵,國家早就被突厥踏平了。但倒向突厥也沒用,突厥貪得無厭,只會向高昌索要越來越多的糧食與錢財,怎么喂都喂不飽,而且大唐發(fā)兵時,突厥也不會幫他。
玄奘西行之路上有無數(shù)這樣的綠洲小國,都是夾在大國中間,沒幾個有好下場。
假設穿越歷史,我們成為了高昌國王,在突厥和大唐中間,我們能怎么辦呢?
所以,每每看到影視劇或者文學作品上對高昌國王的惡意評價,所長只想說一句:站著說話不腰疼。
這種不論怎么選都是錯的事情,在現(xiàn)實中其實比比皆是,最典型的莫過于全球的醫(yī)療系統(tǒng)。
美國的醫(yī)療系統(tǒng)顯然已經(jīng)成為了沉重的社會負擔,國家20%+的GDP都花在了醫(yī)療上,價格貴得要死,導致老百姓根本不敢生病,一病就只有破產(chǎn)。所長曾經(jīng)有朋友在海外留學,生病了寧愿打飛的回國做手術,都不愿意在醫(yī)療系統(tǒng)更發(fā)達、更方便的漂亮國看病。看病難、看病貴是漂亮國醫(yī)療系統(tǒng)非常突出的弊端,說中國的醫(yī)療是老百姓三座大山之一,那是沒看過漂亮國的情況。
人家無數(shù)總統(tǒng)都想對醫(yī)療系統(tǒng)進行改革,可結果往往比改革前還要差,最典型的莫過于奧巴馬的全民醫(yī)保。
不改革吧,百姓苦,改革吧,百姓苦,反正不論怎樣,百姓都苦。
漂亮國隔壁的英國呢?據(jù)相關考證,現(xiàn)在英國引以為豪的全民醫(yī)保系統(tǒng)還不如以前沒政府插手的居民互助系統(tǒng)效率高。
國內的醫(yī)療更是好不到哪去,俺們的醫(yī)改改了幾十年,基本每過幾年就會有個大變動,反復折騰這么久,依然備受吐槽,至今,所長就沒見過不吐槽醫(yī)療系統(tǒng)的人。
似醫(yī)療、教育等在全球各個國家都長期存在的公共問題,其實都有點怎么做都是錯的意思在里面,基本就是兩個字:無解。
這種無解的問題,可比我們平時挑選對象、工作、房子難多了,不是我們不夠努力,也不存在壞人故意和我們作對,就是因為問題太難了,做不到呀。
所以,為啥特不靠譜非要把矛頭指向我們?就是因為國內不平等這個矛盾太突出,太難解決了,他“天真”地希望這可以變成一個簡單問題,于是找出我們作為敵人,都是我們的鍋,只要把我們打倒,問題就能解決了。
最后
成年人的世界向來都不簡單,我們面對的不是非黑即白的社會,不能像孩子一樣,看到一個人就能簡單評論他是好人還是壞人。
曾國藩說過一句話,“地位越高,越是身不由己”,其實說的就是真實世界是復雜的,需要面對的往往都不是簡單問題。而地位越高的人,面對的這種“無解”的復雜問題就越多。
可很悲哀的一點就在于,很多人即便已經(jīng)成年,思維模式卻還是如孩子一般簡單,他們覺得現(xiàn)在之所以不夠好,有種種這樣那樣的問題,是因為有壞人在針對自己或者社會不公平,總之,不是自己的錯,是大環(huán)境不好,不是自己有問題,是別人太壞了。
聲明:文章僅記錄《價值事務所》思想,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巨大風險,需謹慎謹慎再謹慎,希望大家像對待裝修房子一樣對待自己的投資,不要讓挑公司的時間還不如你挑家具的時間來得多,你對待小錢能反復權衡,怎么對待大錢反而如此草率?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財神資訊-領先的體育資訊互動媒體轉載發(fā)布,如需刪除請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