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塔爾”到底該咋讀:kǎ tǎ ěr、ká tǎ ěr還是ká tá ěr?
日本2比1逆轉(zhuǎn)德國,沙特2比1逆轉(zhuǎn)阿根廷,摩洛哥2比0戰(zhàn)勝比利時,都讓這屆足球饕餮盛宴爆冷連連。

日本VS德國
不過,最讓不少朋友覺得爆冷的球隊,卻是首個輸?shù)羰澜绫夷粦?zhàn)的東道主球隊,不是說他們踢得不夠好,最重要的是,被球隊的名稱搞得直接懷疑語文水平了,這支球隊便是卡塔爾國家足球隊。

沙特隊員慶祝勝利
聽起來,您會覺得沒錯啊,不是卡塔爾【kǎ tǎ ěr】嗎?有人說,不對,卡塔爾得念成,卡塔爾【ká tǎ ěr】;還有人說,不對,得念成卡塔爾【kǎ tá ěr】。
那么,到底是卡塔爾【kǎ tǎ ěr】對,還是卡塔爾【ká tǎ ěr】對,還是卡塔爾【kǎ tá ěr】亦或是卡塔爾【ká tá ěr】對呢?

卡塔爾景色
趕緊找來權威發(fā)布的《新華字典》,卡車的卡【k?!浚瑹羲乃総?!浚瑺栍菸以p的爾【ěr】,合起來不就是三連敗被淘汰了的“卡塔爾”【kǎ tǎ ěr】嗎?

卡、塔、爾 讀音
好,有意思的來了,如果按照權威發(fā)布的《新華字典》來讀卡塔爾【kǎ tǎ ěr】,那么恭喜你,you wrong,你讀錯了!

《詩經(jīng)》書影
怎么會有另外的奇怪的讀法?怎么回事呢?

孔子周游列國
說起來跟咱們今天說的普通話息息相關,普通話作為現(xiàn)代民族共同語,本身的歷史并不長,但作為中華民族共同語的產(chǎn)生,向上追溯,可是有著悠久歷史淵源的,最晚在上古的夏商周時期就產(chǎn)?了,當時各民族的共同語喚作“雅?”,可以大體理解為那時的普通話,像是孔子搜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民間流傳的各種詩歌匯集而成的我國最早的第?部詩歌總集《詩經(jīng)》用的語?就是雅?。

孔子周游列國
而作為至圣先師,孔子相傳弟子三千,來自天南地北的各個國家,口音肯定也是各不相同,包括后來孔子周游列國,大家能聽懂他說的,以及他能聽懂大家所說的,就是因為大家當時都用到了“雅言”作為共同的語言。而“雅?”的共同語?,就是普通話的由來源頭。

普通話宣傳語
歷經(jīng)上千年共同語也是不斷地演化,雅言、官話、國語,不斷兼容并蓄逐步形成普通話的基礎,直到新中國成?后的我們的共同語最終正式定型為今日的普通話,算算時間,上下幾千年呢!

變調(diào)
大家會問,要聊卡塔爾,扯呼這么遠干嘛?
這就是重點了,普通話形成的漫長的過程中,大家在具體使用中,也形成了約定俗成的規(guī)律,不容改變,你一改就覺得別扭,這就是變調(diào)?!白冋{(diào)”引用的是佛教梵文中 "合并在一起"之意。

變調(diào)規(guī)則
簡單說,我們普通話有四個聲調(diào),一聲、二聲、三聲、四聲,單獨讀的時候沒問題一,可如果是一個字一個字合一起,各個字的讀音在連讀時, 相鄰音節(jié)聲調(diào)就會發(fā)生變化,這就叫“變調(diào)”。
比如說,姐姐【jiě jie】、姥姥【lǎo lao】、奶奶【nǎi nai】、寶寶【bǎo bao】,單獨讀音就是jiě,lǎo,nǎi,bǎo,重疊后,不可能后一個也讀成三聲,若是這么念,【jiě jiě】自己也覺得別扭不是,非得念成姐姐【jie】后一個字是輕聲才對。

“一”的變調(diào)
這么一解釋,大家伙都明白了吧,這是兩個三聲的重疊詞有這樣的規(guī)則,這只是“變調(diào)”的規(guī)則之一。

“不”的變調(diào)
再有就是“一”和“不”的變調(diào),“一”字單用或在一詞一句末尾念【yī】如,萬一【wàn yī】;在四聲前變成二聲,如,一切【yī qiè→yí qiè】,在其他三聲前變成四聲,如一把【yī b?!鷜ì b?!?,比如一把【yì b?!勘翘橐话选緔ì bǎ】淚,不能讀成【yī b?!?;“不”在四聲前變成二聲,其他情況不變。如:“不去”【bú qù】而不是【bù qù】;還有兒化音,用“r”表示,它可以同其他韻母合成一個音節(jié),如,小鳥兒【xiǎo niǎor】而不是【xiǎo niǎo er】。

四聲音調(diào)值
最后,還有一個規(guī)則,若兩個三聲相連前一個三聲變成二聲,如,美【měi】好【hǎo】,當組成一個詞的時候,就得念成【méi hǎo】。
慢慢消化,再回到我們本期的重點,卡【k?!克総?!繝枴鲸】,但看,三個三聲,怎么處理?稍微有點復雜,但是,我們給出一個參照講,您以后考普通話就不會錯。

索馬里
如非洲一個國家索馬里【suǒ mǎ lǐ】,也是音譯的,都是三聲,若是把三個字標注為abc,字和字之間有沒語義語法關系。
這個詞可以拆分為a b c三部分,索【suǒ】字受影響讀成【suó】,馬【m?!孔质苡绊懽x成【má】,前兩個字都變?yōu)槎?,后一個“里”依然是【lǐ】。
同理,卡塔爾【kǎ tǎ ěr】,前兩字變調(diào)就是【ká tá】,最后一個才是三聲【ěr】,正確的讀音是【ká tá ěr】。

卡塔爾 到底該咋讀
還有就是三個三聲的,若是前兩個字有意思關聯(lián),abc可以按照意思分成ab和c,也按照這個規(guī)則來,與之相類似的還有展覽館【zhán lán guǎn】、洗澡水【xí záo shuǐ】、總統(tǒng)府【zóng tóng fǔ】、膽小鬼【dán xiáo guǐ】等等。
咳咳,本期內(nèi)容到此結束,您,學廢了嗎?
喜馬拉雅《大力史》文字版,為防剽竊搬到今日頭條,歡迎留言點贊!
轉(zhuǎn)音頻、洗稿,剽竊者請自重,發(fā)現(xiàn)后起訴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財神資訊-領先的體育資訊互動媒體轉(zhuǎn)載發(fā)布,如需刪除請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