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資料--2020高中古詩詞鑒賞典例70題及答題模板(附答案可打?。?/h1>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2020高中古詩詞鑒賞典例70題及答題模板。答題模板中包括了抒情、描寫、修辭手法的分析和思想感情、比較賞析的方法歸類等,示例和步驟都非常詳細。古詩詞鑒賞是令大多數(shù)考生頭疼的痛點,希望通過今天的分享,大家都能夠更好掌握這一題型,在考試中拿到更高的分數(shù)。(篇幅有限,僅展示部分,需要更多完整版資料請關(guān)注微信公眾號《中學(xué)生上分》)
一、閱讀下面這首清詩,完成下題。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巖石巔,下照一溪煙。
煙色如云白,流來野寺前。
開門惜夜景,矯首看霜天。
誰見無家客,山中獨不眠。
1.三四兩句中的“煙”有哪些特點?詩人是如何描寫的?
2.結(jié)合全詩分析詩人“不眠”的原因。
【參考答案】
1.三四兩句中的煙有兩個特點:一是色白,二是具有動態(tài)。詩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辭方法,形容山嵐在月光下呈現(xiàn)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寫山嵐之動態(tài),形象生動。
2.詩人不眠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喜愛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寫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開門惜夜景”,“惜”字表達了詩人對山中夜景的喜愛;二是思家,最后兩句中“無家客”“獨”表現(xiàn)出詩人的孤獨和羈旅思家之情。
二、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后面的題目。
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下題。
自夏口至鸚鵡洲夕望岳陽寄元中丞①
劉長卿②
汀洲無浪復(fù)無煙,楚客相思益渺然。
漢口夕陽斜渡鳥,洞庭秋水遠連天。
孤城背嶺吹寒角,獨戍臨江夜泊寒。
賈誼上書憂漢室,長沙謫去古今憐。
長沙過賈誼宅③
劉長卿
三年謫宦此棲遲④,萬古唯留楚客悲。
秋草獨尋人去后,寒林空見日斜時。
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
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
【注】
①這首詩是詩人在唐肅宗至德年間任鄂岳轉(zhuǎn)運使后,出巡到夏口(今湖北武昌)一帶時所作。元中丞為詩人友人,當(dāng)時被貶到岳陽。
②劉長卿(約7② -約786 ),唐代詩人,字文房,河間(今屬河北)人,天寶(74 2-756)進士,曾因事下獄,兩遭遷謫。
③此詩作于詩人第二次遷謫路過長沙時。
④棲遲:居留。
1.兩首詩頷聯(lián)的表現(xiàn)手法有何異同?請簡要分析。
2.兩首詩第二句中“楚客”各指誰?兩首詩都寫到了賈誼,有何作用?請結(jié)合詩句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1.①相同點:寓情于景。第一首詩頷聯(lián),寫詩人遠眺漢口,看夕陽西下,暮歸的鳥兒斜著翅膀渡過江去,遙想洞庭秋水浩渺,似與渺遠的天邊連在一起。詩人身在汀洲心馳洞庭,對友人的牽掛思念之情充盈其間;第二首詩頷聯(lián)“秋草”“寒林”“人去”“日斜”,渲染出故宅一片蕭條冷落的景象,在這樣的氛圍中詩人還要去“獨尋”賈誼舊宅,表現(xiàn)出對賈誼的景仰向慕和自己的孤獨落寞之情。
②不同點:第一首詩頷聯(lián)分寫兩地景物,一為實景,一為虛景。上句寫詩人回眸漢口所見的暮景,下句虛寫友人所在地洞庭湖浩渺的水色,虛實相生,使詩人對友人的思念之情表達得更真摯、濃烈。而第二首詩頷聯(lián)所繪為眼前實景。
2. ①第一首詩中“楚客”指詩人自己(亦可指詩人和友人);第二首詩中“楚客”指賈誼。
②第一首詩結(jié)尾用賈誼之典,含蓄地表達了對友人此次遭貶的不平和同情;而“古今憐”三字,表明在詩人看來士人遭貶是一種歷史性的悲劇。第二首詩詩人遭第二次遷謫路過長沙憑吊賈誼故居,懷人傷己,感懷自己屢遭遷謫的命運。賈誼“三年謫宦”只落得“萬古”留悲,一個“悲”字不僅切合賈誼的一生,也暗寓了詩人自己遷謫的悲苦命運;號稱“有道”的漢文帝對賈誼尚且這樣薄恩,當(dāng)時昏聵無能的唐代君主對詩人更談不上什么恩遇了,詩人對當(dāng)朝君王的不滿溢于言表;“憐君”,“君”既指賈誼,也是詩人自況,“何事到天涯”,可見二人不應(yīng)該被放逐到天涯,表達了詩人傷心哀惋的喟嘆和對強加在他們身上不合理現(xiàn)實的控訴。
三、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再過金陵①
唐 包佶
玉樹歌終王氣收,雁行高送石城②秋。
江山不管興亡事,一任斜陽伴客愁。
石頭城
宋 劉翰
離離芳草滿吳宮③,綠到臺城④舊苑東。
一夜空江煙水冷,石頭明月雁聲中。
【注】
①此詩寫于安史之亂后。
②石城:指南京,又稱為石頭城。
③吳宮:此指三國時吳國的宮殿。
④臺城:指六朝時的禁城(宮城),又稱“苑城”,是當(dāng)時的皇帝用于辦公、居住的場所。
1.這兩首詩都描寫了金陵城,請結(jié)合詩句分析兩詩景物描寫的異同。
2.兩首詩各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情感,請作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1.相同點:①兩詩都描寫了金陵城凄涼、衰敗之景。
不同點:①包詩運用擬人手法,寫江山不管天下興亡之事、任憑夕陽伴著客愁;劉詩運用動靜結(jié)合手法(或答視聽結(jié)合),寫所見離離芳草、臺城舊苑、空江煙水、明月高懸,又寫所聞空中雁聲。)
②劉詩的景物描寫有時間(從白天到黑夜)和空間(從吳宮到臺城)的變換,寫出了作者的所見所聞。
2.①包詩抒發(fā)了作者對江山依舊、物是人非的慨嘆,表明六朝興亡皆由人事;借古諷今,表現(xiàn)作者對安史之亂后政事日非、家國衰敗的悲愁。
②劉詩暗含古今盛衰對比,抒發(fā)了作者對金陵古城繁華不再、滄桑變化的深沉感慨。
四、閱讀下面這首詩歌,然后回答問題。
唐叔良溪居
【明】張羽
高齋每到思無窮,門巷玲瓏野望通。
片雨隔村猶夕照,疏林映水已秋風(fēng)。
藥囊詩卷閑行后,香灺燈光靜坐中。
為問只今江海上,如君無事幾人同?
【注】灺(xiè):燈燭灰,此指香灰。
1.這首詩塑造了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請簡要分析。
2.本詩雖無驚人之筆,但措詞亦值得品味,頷聯(lián)中“猶”“已”就頗見功力,請分析這兩詞語的妙處。
【參考答案】
1.這首詩塑造了在奚居的閑散淡泊的世外隱士的形象。首聯(lián)通過唐叔良精致、幵闊的居所未反映其隱士的身份,頷聯(lián)居中所望之景反映主人閑適、淡泊的心境,頸聯(lián)寫唐氏行醫(yī)濟世、詩書自遣的隱居生活,尾聯(lián)贊唐氏與世無爭高潔的情操,表達自己的仰慕之情
2.“猶”字可見前村、后村皆有夕照,唯溪居上有“片雨”,表現(xiàn)了心態(tài)的平和?!凹骸弊趾畜@悟之意,見疏林間掩映秋水,乃悟秋日己到,樹木調(diào)零,表現(xiàn)了內(nèi)心的閑適。
五、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題。
早行
(宋)劉克莊
店嫗明燈送,前村認未真。
山頭云似雪,陌上樹如人。
漸覺高星少,才分遠燒新。
何煩看堠子①,來往暗知津。
【注】①堠(hòu)子:標(biāo)記里程的土堆。
1.本詩頷聯(lián)運用_______的修辭手法,寫出早行途中景物_______的特征。
2.本詩圍繞一個“真”字落筆,反寫正寫,構(gòu)思巧妙,試作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1.比喻 朦朧
2.①首聯(lián)寫出發(fā)之早,突出“認未真”;
②頷聯(lián)承接次句“認未真”,以“云似雪”、“樹如人”寫早行者的錯覺;
③頸聯(lián)移步換景,從時間的推移中轉(zhuǎn)寫途中景物“認漸真”;
④尾聯(lián)再寫“早認真”,流露出慣于早行者的感慨。
—— 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僅作學(xué)習(xí)交流使用,不可用于任何商業(yè)途徑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quán)聲明:本文由財神資訊-領(lǐng)先的體育資訊互動媒體轉(zhuǎn)載發(fā)布,如需刪除請聯(lián)系。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2020高中古詩詞鑒賞典例70題及答題模板。答題模板中包括了抒情、描寫、修辭手法的分析和思想感情、比較賞析的方法歸類等,示例和步驟都非常詳細。古詩詞鑒賞是令大多數(shù)考生頭疼的痛點,希望通過今天的分享,大家都能夠更好掌握這一題型,在考試中拿到更高的分數(shù)。(篇幅有限,僅展示部分,需要更多完整版資料請關(guān)注微信公眾號《中學(xué)生上分》)
一、閱讀下面這首清詩,完成下題。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巖石巔,下照一溪煙。
煙色如云白,流來野寺前。
開門惜夜景,矯首看霜天。
誰見無家客,山中獨不眠。
1.三四兩句中的“煙”有哪些特點?詩人是如何描寫的?
2.結(jié)合全詩分析詩人“不眠”的原因。
【參考答案】
1.三四兩句中的煙有兩個特點:一是色白,二是具有動態(tài)。詩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辭方法,形容山嵐在月光下呈現(xiàn)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寫山嵐之動態(tài),形象生動。
2.詩人不眠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喜愛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寫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開門惜夜景”,“惜”字表達了詩人對山中夜景的喜愛;二是思家,最后兩句中“無家客”“獨”表現(xiàn)出詩人的孤獨和羈旅思家之情。
二、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后面的題目。
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下題。
自夏口至鸚鵡洲夕望岳陽寄元中丞①
劉長卿②
汀洲無浪復(fù)無煙,楚客相思益渺然。
漢口夕陽斜渡鳥,洞庭秋水遠連天。
孤城背嶺吹寒角,獨戍臨江夜泊寒。
賈誼上書憂漢室,長沙謫去古今憐。
長沙過賈誼宅③
劉長卿
三年謫宦此棲遲④,萬古唯留楚客悲。
秋草獨尋人去后,寒林空見日斜時。
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
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
【注】
①這首詩是詩人在唐肅宗至德年間任鄂岳轉(zhuǎn)運使后,出巡到夏口(今湖北武昌)一帶時所作。元中丞為詩人友人,當(dāng)時被貶到岳陽。
②劉長卿(約7② -約786 ),唐代詩人,字文房,河間(今屬河北)人,天寶(74 2-756)進士,曾因事下獄,兩遭遷謫。
③此詩作于詩人第二次遷謫路過長沙時。
④棲遲:居留。
1.兩首詩頷聯(lián)的表現(xiàn)手法有何異同?請簡要分析。
2.兩首詩第二句中“楚客”各指誰?兩首詩都寫到了賈誼,有何作用?請結(jié)合詩句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1.①相同點:寓情于景。第一首詩頷聯(lián),寫詩人遠眺漢口,看夕陽西下,暮歸的鳥兒斜著翅膀渡過江去,遙想洞庭秋水浩渺,似與渺遠的天邊連在一起。詩人身在汀洲心馳洞庭,對友人的牽掛思念之情充盈其間;第二首詩頷聯(lián)“秋草”“寒林”“人去”“日斜”,渲染出故宅一片蕭條冷落的景象,在這樣的氛圍中詩人還要去“獨尋”賈誼舊宅,表現(xiàn)出對賈誼的景仰向慕和自己的孤獨落寞之情。
②不同點:第一首詩頷聯(lián)分寫兩地景物,一為實景,一為虛景。上句寫詩人回眸漢口所見的暮景,下句虛寫友人所在地洞庭湖浩渺的水色,虛實相生,使詩人對友人的思念之情表達得更真摯、濃烈。而第二首詩頷聯(lián)所繪為眼前實景。
2. ①第一首詩中“楚客”指詩人自己(亦可指詩人和友人);第二首詩中“楚客”指賈誼。
②第一首詩結(jié)尾用賈誼之典,含蓄地表達了對友人此次遭貶的不平和同情;而“古今憐”三字,表明在詩人看來士人遭貶是一種歷史性的悲劇。第二首詩詩人遭第二次遷謫路過長沙憑吊賈誼故居,懷人傷己,感懷自己屢遭遷謫的命運。賈誼“三年謫宦”只落得“萬古”留悲,一個“悲”字不僅切合賈誼的一生,也暗寓了詩人自己遷謫的悲苦命運;號稱“有道”的漢文帝對賈誼尚且這樣薄恩,當(dāng)時昏聵無能的唐代君主對詩人更談不上什么恩遇了,詩人對當(dāng)朝君王的不滿溢于言表;“憐君”,“君”既指賈誼,也是詩人自況,“何事到天涯”,可見二人不應(yīng)該被放逐到天涯,表達了詩人傷心哀惋的喟嘆和對強加在他們身上不合理現(xiàn)實的控訴。
三、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再過金陵①
唐 包佶
玉樹歌終王氣收,雁行高送石城②秋。
江山不管興亡事,一任斜陽伴客愁。
石頭城
宋 劉翰
離離芳草滿吳宮③,綠到臺城④舊苑東。
一夜空江煙水冷,石頭明月雁聲中。
【注】
①此詩寫于安史之亂后。
②石城:指南京,又稱為石頭城。
③吳宮:此指三國時吳國的宮殿。
④臺城:指六朝時的禁城(宮城),又稱“苑城”,是當(dāng)時的皇帝用于辦公、居住的場所。
1.這兩首詩都描寫了金陵城,請結(jié)合詩句分析兩詩景物描寫的異同。
2.兩首詩各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情感,請作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1.相同點:①兩詩都描寫了金陵城凄涼、衰敗之景。
不同點:①包詩運用擬人手法,寫江山不管天下興亡之事、任憑夕陽伴著客愁;劉詩運用動靜結(jié)合手法(或答視聽結(jié)合),寫所見離離芳草、臺城舊苑、空江煙水、明月高懸,又寫所聞空中雁聲。)
②劉詩的景物描寫有時間(從白天到黑夜)和空間(從吳宮到臺城)的變換,寫出了作者的所見所聞。
2.①包詩抒發(fā)了作者對江山依舊、物是人非的慨嘆,表明六朝興亡皆由人事;借古諷今,表現(xiàn)作者對安史之亂后政事日非、家國衰敗的悲愁。
②劉詩暗含古今盛衰對比,抒發(fā)了作者對金陵古城繁華不再、滄桑變化的深沉感慨。
四、閱讀下面這首詩歌,然后回答問題。
唐叔良溪居
【明】張羽
高齋每到思無窮,門巷玲瓏野望通。
片雨隔村猶夕照,疏林映水已秋風(fēng)。
藥囊詩卷閑行后,香灺燈光靜坐中。
為問只今江海上,如君無事幾人同?
【注】灺(xiè):燈燭灰,此指香灰。
1.這首詩塑造了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請簡要分析。
2.本詩雖無驚人之筆,但措詞亦值得品味,頷聯(lián)中“猶”“已”就頗見功力,請分析這兩詞語的妙處。
【參考答案】
1.這首詩塑造了在奚居的閑散淡泊的世外隱士的形象。首聯(lián)通過唐叔良精致、幵闊的居所未反映其隱士的身份,頷聯(lián)居中所望之景反映主人閑適、淡泊的心境,頸聯(lián)寫唐氏行醫(yī)濟世、詩書自遣的隱居生活,尾聯(lián)贊唐氏與世無爭高潔的情操,表達自己的仰慕之情
2.“猶”字可見前村、后村皆有夕照,唯溪居上有“片雨”,表現(xiàn)了心態(tài)的平和?!凹骸弊趾畜@悟之意,見疏林間掩映秋水,乃悟秋日己到,樹木調(diào)零,表現(xiàn)了內(nèi)心的閑適。
五、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題。
早行
(宋)劉克莊
店嫗明燈送,前村認未真。
山頭云似雪,陌上樹如人。
漸覺高星少,才分遠燒新。
何煩看堠子①,來往暗知津。
【注】①堠(hòu)子:標(biāo)記里程的土堆。
1.本詩頷聯(lián)運用_______的修辭手法,寫出早行途中景物_______的特征。
2.本詩圍繞一個“真”字落筆,反寫正寫,構(gòu)思巧妙,試作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1.比喻 朦朧
2.①首聯(lián)寫出發(fā)之早,突出“認未真”;
②頷聯(lián)承接次句“認未真”,以“云似雪”、“樹如人”寫早行者的錯覺;
③頸聯(lián)移步換景,從時間的推移中轉(zhuǎn)寫途中景物“認漸真”;
④尾聯(lián)再寫“早認真”,流露出慣于早行者的感慨。
—— 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僅作學(xué)習(xí)交流使用,不可用于任何商業(yè)途徑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quán)聲明:本文由財神資訊-領(lǐng)先的體育資訊互動媒體轉(zhuǎn)載發(fā)布,如需刪除請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