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大家科普一下世界杯彩票最少買多少錢(2022已更新(今日/知乎)
今天,給你分享一本非常經典的書:
1. 它的作者費孝通先生,是我國社會學和人類學的奠基人;
2. 講的是傳統的中國農村;
3. 出版于1948年,距今已經整整70年;
4. 篇幅很短,才七萬多字,很快能翻完;
猜到是哪本書了嗎?沒錯,就是這本——
《鄉(xiāng)土中國》
作者:費孝通
出版:北京大學出版社
讀懂了農村,就理解了傳統中國。因為農村社會,藏著中國的魂。
雖然與70年前相比,今天的中國已經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有些東西,很難改變——你一定能在這本書里,看到你的家鄉(xiāng)、親朋好友和你自己的影子。
關鍵詞一:鄉(xiāng)土性
1. 為什么傳統中國人特別安土重遷,強調“落葉歸根”?其實是中國社會的“鄉(xiāng)土性”決定的。土地的特點,就是厚重、不易流動,依靠種地為生的人們,也就被固定在土地上,不會隨意遷徙。就這樣,每個村子各自形成了封閉的小系統,很少跟外界交流,甚至跟鄰村都很少來往。
也正是這種“鄉(xiāng)土”的特性,一方面,讓人趨于守舊,不愛跟外界交流,這方面的歷史教訓已經不在少數;另一方面,也使中國人特別注重家庭,擠著春運也要回家過年。
關鍵詞二:熟人社會
2. 為啥中國人會那么在意“人情”“面子”?因為鄉(xiāng)土社會就是一個“熟人社會”。每個人都在同一塊地方出生、成長、死去,互相熟悉,很少會接觸到陌生人。
跟親近的家人、朋友討論事情、解決問題,肯定不能只講對錯,還得考慮一個因素——情分。于是在傳統社會的基層,明文的法律很難行得通,各種不成文的規(guī)矩反而更有效。找熟人、托關系之類的做法,就是熟人社會遺留下來的思維方式。
關鍵詞三:差序格局
3. 傳統中國和西方的社會結構,存在很大不同。西方社會是“團體格局”:社會由一個個獨立的團體構成,就像一捆捆柴,你要么是某個團體的成員,要么不是,團體成員之間相互平等。也因此,西方人說“我的家庭”時,意思很明白,說的就是夫妻和未成年的孩子。
4. 中國社會的結構,則呈現出“差序格局”。你的交往圈子,就像在水上丟塊石頭,形成的一圈圈往外推的同心圓水波紋。你自己處在正中心,離中心越近的人,跟你越親近;越往外的人,跟你的關系越淡。很難說清這個圈子的外沿在哪里。當一個中國人說“攜全家登門拜訪”的時候,你并不能確定會來哪幾個人。
關鍵詞四:私人道德
5. 在西方式的團體格局里,大家地位平等,也都承認同一套道德標準;可在中國式的差序格局里,道德標準就變得很模糊,會根據人際關系不同,有所變動:只有跟自己有關的事情,才是重要的事情;只有跟自己有關的人,才是重要的人。
回想一下,當有人找你評理時,你是不是都會先問一句:“這事是誰干的,這人和你啥關系?”再舉個幾年前還挺普遍的例子:鄉(xiāng)村的小河往往很臟,就是因為小河是“公家”的,所有人都覺得和自己無關,也就不會費事去維護它。正因如此,中國人總給人“缺乏公德”“愛占小便宜”這樣的印象。
關鍵詞五:男女有別
6. 你有沒有想過,明明農業(yè)社會需要大量勞動力,為什么傳統中國還要搞“男女授受不親”這一套呢?這是因為,鄉(xiāng)土社會是一個為了生產和繁衍而存在的群體,需要的是紀律和秩序,而男女之間激動的感情,是個很大的不穩(wěn)定因素,會破壞這種秩序,所以傳統并不鼓勵男女感情。
鄉(xiāng)土社會里,往往是男人一起勞動、女人一起做針線,男女之間接觸很少,甚至夫妻間都沒有太多交流。哪怕到了今天,中國人在感情上還是比較矜持保留,就是這種社會環(huán)境養(yǎng)成的性格。
關鍵詞六:禮治秩序
7. 為啥比起打官司,中國人更喜歡請人調解?這是“禮治”秩序留下的影響。所謂“禮”,就是被大家公認的一套行為規(guī)范。長老和教書先生會通過教育,讓每個人都產生敬畏之情,遵守這套規(guī)范。
舊小說里,我們常會看到縣官審案,不問青紅皂白,就把原告和被告各打五十大板。看起來很不合理,但其中的道理是:調解失敗,鬧到官司里,說明這兩個人都聽不進教化,當時的人覺得這是非常可恥的事情。
關鍵詞七:長幼有序
8. 中國人為什么會特別注重“長幼有序”“尊老敬賢”?因為鄉(xiāng)土社會中,年齡就意味著智慧。在生活非常穩(wěn)定的環(huán)境中,用經驗往往可以解決大多數問題。生活得越久、經驗越多,自然就會越受人尊敬。
所以在古代中國,農村的管理不依賴官府,更多靠的是村里德高望重老人的生活經驗,實現“無為而治”。
關鍵詞八:血緣和地緣
9. “老鄉(xiāng)見老鄉(xiāng),兩眼淚汪汪”,為什么遇見同鄉(xiāng),總讓我們倍感親切?因為同鄉(xiāng),就是被放大了的血緣關系。傳統社會靠血緣來維持,人們很少與外界往來,但是隨著社會的變動,當人們不得不背井離鄉(xiāng)時,同鄉(xiāng)情誼就填補了血緣情感的空缺。
也正是有了這層關系,出于穩(wěn)妥,人們往往會傾向從事跟同鄉(xiāng)一致的行業(yè)。著名的晉商、徽商,都是靠地緣劃分出來的。
讓我們對《鄉(xiāng)土中國》這本書的作者費孝通、出版方北京大學出版社,說一聲感謝!
最后,與你分享今天的金句:
傳統中國社會的結構,呈現“差序格局”——如同水面的波紋,一圈一圈,按距離自己的遠近劃分親疏。
如果你想進一步了解《鄉(xiāng)土中國》這本書的內容,電子書已經為你準備好。
感謝出版社給的特價:原價12.99元,特價9.99元。歡迎查看。
公眾號又又又改版了,為了不錯過推送消息,建議你按照圖片的提示,將「羅輯思維」設為星標(安卓用戶設為“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