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子與火神的“街頭籃球”,你聽過嗎?
說起籃球運動題材的動漫,一般人腦子里只會想到兩部,《黑子的籃球》和《灌籃高手》。網(wǎng)上對這兩部番劇誰更優(yōu)秀爭論頗多。在我看來,二者自然沒有沒有孰高孰低,只是定位不同。

如果說《灌籃高手》是一部講述有關青春和奮斗成長的作品,那么《黑子的籃球》就是一首“奇妙能力歌”。作品本身并不寫實,系列最大的亮點,其實是各色各樣的身懷絕技的球員能力間的對拼。
“奇跡的世代”,這個概念貫穿了《黑子的籃球》整部作品。指的是以籃球為人所知的帝光中學中,出現(xiàn)了五名“十年一遇”的天才球員。這五個人,就相當于整部漫畫的天花板。說說這五位的能力,你就能知道,《黑子的籃球》中的球員,打籃球的確是大材小用了。
赤司征十郎的“天帝之眼”,無論是進攻還是防守,都能看清對手一舉一動,能根據(jù)對手的呼吸、心跳、出汗、肌肉的收縮從而做出相應的對策,并能發(fā)掘球員的潛在能力,而根據(jù)這些,他甚至能夠預測未來,屬于是見聞色霸氣頂尖強者了。

天帝之眼甚至可以預測未來,我初中都覺得很扯······
而黃瀨涼太則有著超強的模仿能力,能夠模仿任意一人的球風。在經(jīng)過了訓練之后,可以使用五分鐘的“完美無缺的模仿”模仿奇跡的世代其他人的技能。到了后期,能夠超越他的也只有“天帝之眼”這種堪稱bug的能力。

除此之外還有諸如絕對命中的超高拋物線射籃、超高速運球,以及無敵的力量。在球場上,更多的是能力之間的碰撞。至于現(xiàn)實中的配合、各個位置的技巧,在《黑子的籃球》中最好不要奢求。
而作為主角的黑子哲也和火神大我,自然也是這樣的“超能力者”。不過相對于上述的這些“怪物”,他們的能力看起來反倒有些平平無奇。
黑子哲也的主要能力叫做“misdirection”(視線誘導),能夠降低自己在球場上的存在感,將球鬼使神差地送到隊友手中。簡單來說就是一個頂級輔助,在隊友需要的時候總是能夠將球送到同伴的手中。

這就意味著需要一位強力輸出進行配合,火神大我就是這樣的角色。他在設定中擁有無限的潛能,最強的天賦能力便是彈跳與扣籃。雖然這樣的能力并不炫酷,但超高的成長性也讓火神在后期開發(fā)出“流星灌籃”“空中漫步”這樣的技能。

漫畫就以這兩個“樸實無華”的能力展開。黑子與火神二人帶領他們的球隊一路與各種各樣的能力相碰撞。而碰撞后產(chǎn)生的化學反應,就如同《海賊》中的能力與《jojo》中的替身戰(zhàn)斗一般,趣味無窮。

當然,和很多王道熱血漫一樣,有時出現(xiàn)了主角難以擊敗的對手,還是有官方外掛的?!逗谧拥幕@球》后期新增了“zone領域”這一概念。設定上來說能大幅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和特殊能力,領域一開,比賽結束。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設定的來源并不是空穴來風。
喬丹在和科比的訓練后曾分享過一種感覺。一旦進入到這種狀態(tài),眼前的一切事物都會變慢,對手的防守漏洞會統(tǒng)統(tǒng)呈現(xiàn)在你面前,這時的你可以隨心所欲選擇攻擊模式。這種感覺NBA球員習慣稱之為the zone。類似于我們所說的“化境”或者心理學中的“心流”。

而要達到這種狀態(tài),現(xiàn)實生活中的勤學苦練必不可少。在《黑子的籃球》中,想要進入“zone”領域,則需要足夠熱愛籃球。想想這個設定還挺合理,畢竟有多熱愛,就有多刻苦。
也許今天回頭去看,會覺得《黑子的籃球》實在有夠無聊,不僅扯淡得厲害,各種設定也很一般。而在2008年,這樣新潮的設定給了中二時期的我無數(shù)幻想。
至于我為什么突然提起這部十幾年前的漫畫,是因為《黑子的籃球》居然和另一個有著十幾年歷史的籃球老IP聯(lián)動了。

《街頭籃球》和《黑子的籃球》聯(lián)動。好家伙,這波屬于是爺青回了。
在2022年的今天,可能現(xiàn)在有很多玩家都不知道《街頭籃球》這個IP,但我相信老玩家看見這四個字,更多的是會心一笑。
因為《街頭籃球》這款游戲實在承包了很多玩家的青春。無數(shù)的《街頭籃球》愛好者在07、08年每天省吃儉用,為的就是能在半夜偷偷跑進黑網(wǎng)吧玩上一把《街頭籃球》,我當時自然不例外。當時的我,玩著《街頭籃球》,看著《黑子的籃球》,甚至還幻想過火神能夠出現(xiàn)在《街頭籃球》中大殺四方。

記得那時和同學一起在網(wǎng)吧中接觸了《街頭籃球》之后,就徹底迷上了這款游戲。并不同于NBA題材的游戲,《街頭籃球》游戲的風格就如它自身的名字一樣。張揚嘻哈的畫風、動感明快的音樂,都彰顯著這款游戲青春的活力。
而當時游戲的對戰(zhàn)模式,也非傳統(tǒng)的5v5全場,而是街頭野球常見的2v2與3v3。幾個路人匹配到一塊一起打球,這樣輕松的氛圍就和游戲的操作一樣,很快就能適應上手。易上手,難精通,正是《街頭籃球》能夠成功的原因。

而現(xiàn)在作為游戲編輯回頭看看,08年左右《街頭籃球》確實有著一家獨大的資本。2006年《街頭籃球》從韓國登陸中國時,“籃球”這一主體在中國電子游戲市場完全就是一塊空白。
彼時的中國玩家還不知道2k和live為何物。在《街頭籃球》如日中天的2008年,這一年《live》突然放棄了PC平臺,而此前一直為純主機游戲的《2k》則破天荒地登陸了PC。說到底,這兩個當時最成功的籃球游戲IP,在中國沒有受眾。

而除去平臺限制,《街頭籃球》在主體和內(nèi)容方面仍然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相較于之后游玩的《2konline》,《街頭籃球》的主體要更加容易被玩家所接受。嘻哈為主題的氛圍下,游戲的進行更加輕松愉快,配合清新的畫面,相得益彰。而不管是2v2還是3v3的游戲模式,都使得玩家操作上手簡單、節(jié)奏緊湊。

3v3是《街頭籃球》最經(jīng)典的模式,延續(xù)至今都沒大的改動,足見玩法的出色
不過易于上手并不意味這《街頭籃球》不需要技術挖掘,恰恰相反,《街頭籃球》是很考驗技術的游戲。無論是意識還是操作的細節(jié),對玩家的要求都非常高。
游戲中的碎步、籃下防吸、假勾、偽虛實,這些操作技巧,都需要長時間的練習。而一些細節(jié),更是決定成敗的關鍵。
拿中鋒的蓋帽舉例子,玩家需要觀察對手的動作,勾手之前上前按D即可,而遠扣則是按D不加方向為佳,面對虛實球則是站正面,快速按D兩次,此外還有預判、三連帽這種情況。
不同的角色,不同的位置面對不同的球況,這些都有相應的策略,游戲的操作深度可想而知。實際上,《街頭籃球》也一直是電競項目的一員。

從2005年至今,《街頭籃球》仍有賽事進行,按照輩分來算也算是電競圈中的老大哥了
另外,除了操作角色的養(yǎng)成也不可缺少,游戲內(nèi)所有角色都有自身的能力值,而對不同的球場中位置,也需要不同的角色,以及不同的加點技巧。

游戲中總共12項能力,根據(jù)自己的職業(yè)進行取舍
拿角色的職業(yè)來說,中鋒的蓋帽是最高的,同時也有著很強的籃板能力;大前鋒則是彈跳最高,可以一鍵F自由扣籃(唯一);小前鋒的中投能力最高;而控衛(wèi)是團隊的發(fā)動機QE指定傳球,帶有傳球后隊友不停頓的特性(唯一);分位自然而然擁有最高的三分能力,過人技巧,以及后仰三分技能(唯一);至于搖擺人,則是有著不俗的A人能力,媲美大前鋒的彈跳,以及一定的三分能力。

而如果自己的角色能力值不達標,有良好的意識和操作,也會吃虧。比如作為大前鋒來說,蓋帽的能力低于80,面對中鋒的進攻就難以單方,只能卡住對方大前鋒;跑動能力低于50,便無法及時擋拆,流利單打;跳躍能力低于90,便無法遠扣,容易被帽······諸如此類,每個職業(yè)都有自己的講究。
在《街頭籃球》中,操作與角色缺一不可。此次與《黑子的籃球》的聯(lián)動,黑子和火神就將作為特殊聯(lián)動角色進入游戲中,雖然并不納入“超特”的行列,但毋庸置疑,這兩位有著自身的特殊能力。

從二代開始,超特開始有了變身時間
而“超特”這一設定,在《街頭籃球》中并不是什么新概念了。早在16年,第一代超特就橫空出世。相較于普通角色來說,超特有著更高的基礎能力值,并且擁有全技能全花式,不同于其他角色,還需額外裝配。并且還擁有“變身”這一能力,能夠提升自身的能力值。
此次的聯(lián)動,黑子與火神二人作為“特殊角色”,進入《街頭籃球》的世界。就我這個“雙廚”看來,這次游戲很好的還原了漫畫中角色的能力。

在能力方面,游戲中的黑子在傳球助攻方面有一定加成;而火神大我在特定情況下能夠在球場上進入ZONE領域,將力量、彈跳力、速度、視野、反應等能力將得到大幅度提升。不得不所,和“超特”的變身設定很契合。
在職業(yè)方面則更有意思,火神大我的職業(yè)毫無疑問是大前鋒,但黑子目前官方卻沒有明確消息。這也算是致敬了原作,畢竟黑子在漫畫的原著中,位置就是不確定的。考慮到游戲中的職業(yè)系統(tǒng),可能黑子更偏向于搖擺人(SW)這一位置吧。

這波聯(lián)動確實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仔細想來《黑子的籃球》的能力設定與《街頭籃球》的超特體系確實能夠完美的契合。在黑子、火神與《街頭籃球》里,沒想到我以前的中二想法今天真的要實現(xiàn)了。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財神資訊-領先的體育資訊互動媒體轉載發(fā)布,如需刪除請聯(lián)系。